第133章 投机取巧的隐性成本(1 / 2)
说完了赵光义时期的宋辽战争,我们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好好讲一下宋和党项之间的事了。
对于宋朝来说,相比于威力庞大的辽国,党项或者说是后来的西夏,作为一个边陲小国,起初所有人都没有预想到,它最后竟然会成为比辽国还要惹人头疼的大麻烦,这个国家不仅活过了辽国、北宋,甚至还差点超过了金国。
在它存在的1多年时间里,南扛北宋、东怼大辽,谁拿它都没有办法,最后还是武力巅峰的蒙古才将这个顽强的小强灭了国。
我们就先讲讲党项(西夏是怎么在宋辽对峙的初期发展壮大的。
党项部族最早生活在青藏高原,唐朝时,吐蕃崛起,党项被吐蕃打的失去家园,请求大唐王朝收留,被安置在松州(今四川松潘。
后来发展为数个大的部落,盟主部落拓跋氏占据了今天的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等地区。
后来吐蕃进一步扬威武力,党项又被大唐救下,举族迁至庆州(今甘肃庆阳定居。
安史之乱开始后,大唐名将郭子仪担心党项部族也会趁机生乱,便建议将他们再次进行迁徙,于是这些人就从庆州搬家来到了银州(今陕西米脂以北、夏州(今陕西靖边、横山以东地区。
这片区域非同凡响,正是两晋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缔造的“夏”政权旧地,当时也被称为平夏,因此,这部分党项人也被称为平夏部。
平夏部崛起的历史时机是唐末的黄巢起义,因为出兵帮助朝廷剿匪,所以被唐廷再次赐姓为李(上一次还是唐初党项部站队李世民。
当时的党项首领由拓跋思恭改名为李思恭,被唐朝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自此有了自己的正规建制、番号和地盘,统辖地域包括了银州(陕西米脂县、夏州(今陕西靖边、横山、绥州(今陕西绥德县、宥州(今陕西靖边。
后来到了后汉时期,又将静州(今宁夏永宁划拨给了定难军管辖。自此,由党项武装构成的定难军成为了占据五州之地的西北一股重要力量。
唐朝末年,李氏定难军政权因为几次被凤翔节度使、岐王李茂贞武力威逼,最后是靠着朱温帮忙才化险为夷,所以整个五代时期,定难军一直对中原政权奉行称臣、认怂的低姿态,以求在乱世的夹缝中苟活。
到了赵匡胤建立大宋,定难军也是第一时间遣使祝贺,并供奉优良战马3匹,此举得到了赵匡胤的肯定,对其进行了优渥的赏赐,并许之以“世袭”。
期间,李氏定难军几次出并帮助宋朝夹攻北汉,成为了宋朝稳固西北边防的一股重要力量。
到了赵光义继位后,起初定难军与宋朝关系一切如旧,979年赵光义灭北汉时,定难军再次出兵助攻。但之后,两个政权的关系开始发生急速变化,这其中的原因既有天数也有人为。
天数是指此时定难军节度使的寿命,赵匡胤建立大宋时,定难军节度使是李彝殷,此人在位32年。
967年,其子李光睿继任节度使,他在位11年,于978年过世,但是问题就出现在李光睿死后。
李光睿之后,其子李继筠继位,然而他仅仅在位不足三年便去世了,这一年是98年。
李继筠的英年早逝,造成了近百年内部稳固的定难军因为政权交接的问题出现动荡。
由于李继筠的儿子年岁太小,定难军高层认为其暂时无力接掌大权,所以经过一番博弈,决定推举李继筠的弟弟李继捧暂时代理节度使。
然而就是这个李继捧,此时也只有18岁,他在定难军内部却并不具备压倒一切的傲然势力,也没有纵横捭阖的强大手腕。
自打上任起,便接二连三地遭受来自内部的夺权威胁,这伙人级别很高,是李继筠、李继捧的叔叔辈。
李继捧刚继位不到1年,定难军内部实权派之一、时任银州刺史的叔叔李克远就意图发动兵变,结果消息泄露,被李继捧捉住处死,李克远残暴无谋,他只是被忽悠打头阵的马前卒而已。
又过了2年,终极大佬浮出水面,此人便是李继捧的另一个叔叔、绥州刺史李克文。
他并没有像李克远一样用激进的武力手段夺权,而是以自身实力为基础,采取武守文攻的方式。
第一步是抹黑,说李克远当时并没有谋反行状,李继捧完全是滥杀亲族。这一举动得到了定难军许多高层的拥护和支持,这一下便使得李继捧失去了民意基础和武力平乱的可能。
紧接着,李克文使出了终极大招—寻求外援。
他们以李继捧继位不正当为由,向宋廷传话,希望开封派出使者传召李继捧入朝,这一年是赵光义太平兴国7年,也即公元982年。
这年,距离赵光义在高粱河上演驴车漂移、一战封神已经过去了3年,曾被全国上下认定为皇位接班人的赵廷美也刚刚在几个月前遭受了阴谋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