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宗室的愤怒(1 / 2)
六月二十二,深夜,李风云、李密率联盟主力越过函谷关,向渑池方向急速前进。
同一时间,杨玄感率本部主力军队随后跟进,悄然接近函谷关。
同日夜间,西京留守卫文升率军抵达弘农郡首府弘农城。弘农太守蔡王杨智积以身体不适为由,没有出城相迎,也拒绝了卫文升、明雅等大臣的探视之请,以此来表达他对西京人借机打击弘农杨氏,甚至做出掘墓鞭尸焚骨这等天怒人怨之事的愤怒。某种意义上此事就是赤。裸。裸的打脸,不但打宗室的脸,也是打圣主的脸,而弘农杨氏沦落到如此不堪之地步,杨氏内部自相残杀自我损耗,对宗室和圣主的权威来说也是个不可弥补的巨大打击。
卫文升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虽然心底坦荡荡,但他也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是非观已难以更改,对圣主和宗室做了不该做的事或多或少还是有些歉疚。看到杨智积拒不见面,卫文升的情绪有些低落,遂托付兵部侍郎明雅以探视为由进城走一趟,不论能否见到杨智积的面,都务必把利害关系说清楚,一旦杨玄感西进,杨智积必须拼死阻御,不惜代价也要把杨玄感拖住,这已经不是私人感情问题,而是关系到了国祚存亡,容不得半点疏忽。
明雅进了城,没有见到杨智积,也没有见到杨智积的儿子,出面接待他的是杨续,而杨续是观德王杨雄的儿子。杨续没给明雅好脸色,自始至终阴沉着一张脸,眼神更是阴戾,冷冰冰的好似要吃人一般。
明雅能够理解,虽然挖的是杨玄感一脉的祖坟,痛在杨玄感的心上,但宗室与弘农杨氏同根同源,同气连枝,皇族也是感同身受。这是奇耻大辱啊,这一巴掌不仅仅打在杨玄感的脸上,打在弘农杨氏的脸上,也打在宗室和圣主的脸上,是可忍孰不可忍。
明雅委婉做出解释,这件事的确是卫文升做的,但始作俑者却是关陇本土贵族,罪魁祸首是关陇本土豪门世家,如果他们不在驰援东都一事上设置重重障碍,卫文升也不至于失去理智行此玉石俱焚之下策。
杨续冷笑不语。
两代皇帝所坚持的中央集权改革得罪了所有的门阀士族,尤其得罪了既得利益最大的关陇统治集团,其中就包括弘农杨氏,而杨玄感做为弘农杨氏的新一代领袖,公然举旗反对改革,反对圣主,等于在自家人的背后捅了一刀,接下来各方势力当然一哄而上,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墙倒众人推乃是必然之事。对此杨续有所准备,月初杨恭仁曾要求杨师道西进华阴便是劝说诸房长者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既不要窝里斗,也不要给政敌一锅端了,但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政敌竟然丧心病狂到如此匪夷所思的地步。掘墓鞭尸、挫骨扬灰,这对弘农杨氏的打击太大了,这是对杨氏尊严的肆意践踏,是对杨氏声誉的无情碾压,而尊严和声誉正是构成杨氏千年豪门的精神核心所在,这种情况下弘农杨氏若不殊死相搏,圣主和宗室若不血腥报复,杨氏子孙若不洗雪耻辱,弘农杨氏必定迅速走向没落。
所以此事在杨续看来,这些人都疯了,为了打击圣主无所不用其极,杨玄感用阳谋公开造反,而其他人用阴谋暗中推波助澜,难道他们当真以为可以推翻圣主?可以改天换地?
明雅看到杨续始终不说话,不得不继续解释。
卫文升之所以走这步棋,原因就在如此,就是圣主和宗室都会把仇恨记在关陇本土贵族头上,把关陇本土贵族逼到悬崖边上,逼得他们不得不到东都战场上舍命相搏。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以杨玄感为首的河洛人和以韦氏为首的关陇本土贵族两败俱伤之后,朝堂上的保守力量就不堪一击了,如此便能给圣主和改革派赢得逆转危局的机会,毕竟连续两次东征失利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给圣主和改革派造成的打击太大了,如果不能利用这场兵变给保守势力以沉重打击,圣主和改革派必将失去绝对权威,改革必将停滞甚至倒推,而如此一连串的叠加打击,必将置圣主和改革派于倒塌之危。
兵部侍郎明雅的解释很有水平,他名义上把罪责都推给了关陇本土贵族,但实际上明确告诉宗室,这是圣主和改革派所愿意看到的局面,圣主和改革派为了拯救自己,为了牢牢掌控权柄和维持改革的进行,肯定会支持卫文升这种“壮士断臂”之举,圣主肯定愿意牺牲弘农杨氏来确保中央集权改革的持续进行。总之一句话,在圣主和改革派眼里,为了建立和完善中央集权制,为中土夯实大一统的基础,任何东西都可以牺牲,弘农杨氏一样可以牺牲。
杨续听懂了,冰冷的脸色起了些变化,他意识到事情比自己想像得更严重,兄长杨恭仁显然比自己更加了解圣主,知道圣主在关键时刻极有可能牺牲弘农杨氏,所以未雨绸缪,想方设法保全弘农杨氏,保全宗室力量,以防不测。
“某会如实转告大王。”杨续终于开口,算是接受了明雅的解释。
明雅紧悬的心顿时放了下来,他和卫文升等人最担心的就是宗室因为愤怒而失去理智,一旦蔡王杨智积在杨玄感西进入关的时候提供帮助,或者视若无睹任其通过,甚至在前方激战之际突然于后方倒戈,那就麻烦了。
“东都之战,同轨公(卫文升)并无胜算,但形势不由人,如今他也只能一往无前,殊死一搏。”明雅抚须叹道,“只是如此一来,东都恐怕就有覆没之危了。”
杨续心领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