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一个好消息(2 / 2)
“某也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李道,“据某所知,在齐王北上戍边一事上,圣主和中枢的态度已经松动,不过考虑到齐王身份特殊,北上戍边影响太大,对当前紧张的南北关系有害无益,所以圣主和中枢虽然并不支持,但也没有公开反对,这就是希望所在。”
韩世谔毫不客气,当即追问,“请问这个消息从何而来?”
“闻喜公(裴世矩)奉旨西行解决西疆危机,数日前曾途经巨马河。”
李风云答非所问,但所有人都能领会到这句话背后的意思。事实上大家都对李风云的真实身份及背后的强大势力有所猜测,但李风云讳莫如深,从不透露,直到今天,今天是李风云第一次在公开场合非常隐晦地透露自己的重要秘密。
接着李风云把裴世矩的外交战略从“主和”到“主战”立场的转变,以及圣主和中枢由此改变而做出的最新决策,以及裴世矩拿出的东进出塞收复安州之策的前因后果、利弊得失,做了一番详细述说。
一石激起千层浪,联盟核心层当即被这个精心谋划的计策震动了。同样是出塞作战,但段达的目标仅仅是打击突厥人,诛杀李风云和遏制齐王,这必然会激化南北矛盾,进一步恶化南北关系,渔翁得利的“利”并没有想像得多,而裴世矩的目标就多了,既可以收复安州,洗雪前耻,又能重创奚、霫和契丹东北三族,给奄奄一息的高句丽人以沉重打击,同时还能威慑北虏,吸引和钳制突厥人,断绝大漠牙帐对远东之利的痴心妄想,而更重要的是,它能一举逆转中土在整个北疆镇戍中的劣势,大大增加中土在南北战争中的胜算,由此不难想像中土获利之丰厚。另外它还能推动齐王、李子雄和李风云这三股势力的发展,未来圣主和中枢为了打赢南北战争,一旦认可和接受了这三股势力,把它们变成镇戍北疆的强悍力量,那么双方也就有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基础,然后一切皆有可能。
大堂上的气氛再度热烈,大家的情绪也都很兴奋,讨论声哄然四起,但很快,激动的心情就没了,情绪也迅速冷却。头脑冷静了,人也理智了,再仔细研究东进出塞收复安州之策,发现根本就是画饼充饥的“饼”,中看不中用,自欺欺人。事实上这个计策和段达的借刀杀人计相差无几,唯一的区别就是它的“画面”很漂亮,很绚丽,乍一看有“惊艳”之感,而段达的借刀杀人计不过就黑白两色,一眼看得通透而已。
中土人出塞作战,受制条件太多,否则南北冲突就不会成为中土历朝历代的梦魇,更不会成为贯穿整个中土历史的“大动脉”。眼前就有个鲜活的例子,第一次东征以惨败而告终,第二次东征也迟迟没有渡过鸭绿水,撇开方方面面、纷繁复杂的各种各样的制约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制约因素就是粮草不继。没有粮草谁敢出塞作战?没有源源不断持续供应的粮草谁敢在塞外长久征战?粮草受制,兵力就受制,战斗力就受制,而中土战马少,骑士少,不擅马军作战,本来就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很吃亏,如果再加上粮草不继兵力不足,出塞作战岂不是自寻死路?
就联盟目前的实力而言,即便有齐王北上支持,即便段达在圣主和中枢的默许下给予一定数量的粮草武器的支援,出塞作战也是有败无胜,退一步说,就算创造了奇迹,击败了突厥人,也是两败俱伤之局,联盟最后能否安全撤回长城,能否生存下来都尚未可知,更不要说长途跋涉一千余里去收复安州了,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的事。
大堂上的讨论声越来越小,直至消失,然后就是寂静,人人冷肃,个个沉闷,寂静得让人恐慌,让人惊悚。
从中土的大利益出发,中土必须赢得南北战争,而目前西、北两疆同时陷入危机,两京政局也陷入危机,中土内忧外患,腹背受敌,整个“大环境”非常不好,这种不利局面下,如果南北战争在未来两三年内打响,中土胜算很小,但圣主和中枢败不起,中央集权改革也败不起,为此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在最短时间内逆转危局。
这就是东进出塞收复安州之策“粉墨登场”的背景,只要“背景”不变,联盟未来的命运也难以改变,所以联盟也要想方设法在最短时间内改变北疆局势,为此李风云和李子雄别无选择,但对联盟豪帅们来说,是否还有其他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