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十三章 一剑封喉(1 / 2)
十一月十八,红水河,长汉城。
大贺咄罗、拔里苏素带着两家五千余控弦,耶律铁力带着两千余迭剌部控弦,总共七千余马军,气势汹汹杀回红水河,直扑长汉城。
库伦达维和敖汉阿剌早有准备,早已乘着遥来部酋帅奈曼青川返回落马城的机会,把亲眷、嫡脉族人和可以带走的贵重财产悄悄撤往落马城,如今看到大兵压境,当即依照之前与白狼的约定,火烧长汉城。
长汉城是出伏部的根基所在,大贺氏和拔里氏数代人为了建造这座城池耗尽了心血,哪料到库伦氏和敖汉氏背信弃义,不但没有遵照约定里应外合携手对敌,反而蓄意报复,新仇旧恨一起算,一把火烧掉了他们的根基,摧毁了出伏部的信仰和梦想。
大贺咄罗和拔里苏素勃然大怒,是可忍孰不可忍,当即决定衔尾追杀,直扑落马城。
耶律铁力果断劝阻。长汉城虽然在熊熊大火中化作废墟,但红水河还在,红水河两岸诸家万帐还在,出伏部上十万族众还在,而这才是出伏部真正的根基,这其中就包括原来属于库伦氏和敖汉氏的族众,所以相比起来,库伦氏和敖汉氏就自掘坟墓了,为了图一时之快烧了长汉城,报了当年的灭族之仇,但两家却因此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数万部落族众,自绝根基,从此再无未来。
“现在我们追上去,就算砍下了库伦达维和敖汉阿剌的头颅又如何?难道屠戮了库伦氏和敖汉氏,就能让长汉城完好如初,就能让伏部所的巨大损失得到弥补?”耶律铁力苦口婆心地劝道,“当务之急是稳定红水河两岸诸家万帐,凝聚人心,齐心协力一致对外,只待中土人与突厥人在少郎河战场分出胜负,弱洛水两岸形势明朗化了,我们的机会也就来了。如果突厥人赢了,我们就去吞并遥来部,甚至还能从遥辇部身上咬下一块肉,如此就能最大程度弥补出伏部的损失,反之,若中土人赢了,我们以逸待劳,从容应对,凭借目前所掌握的主动,完全可以虎口夺食,从中土所掌控的未来东北大局中牟取到最大利益。”
然而这时候不要说拔里苏素被长汉城的熊熊大火烧毁了理智,就连大贺咄罗都无法失控自己的情绪,而大贺氏和拔里氏的贵族们更是群情激奋、怒气冲天,一个个睚眦欲裂,恨不得肋生双翅追杀敌人,杀个尸横遍野以泄心头之恨。
“长汉城不是你耶律氏的家,而出伏部的衰落也正为迭剌部所乐见,你当然不愿衔尾追杀,当然要保存实力。”拔里苏素瞪大血红的眼珠子,冲着耶律铁力纵声咆哮,“你可以回去,但我警告你,不论是中土人还是突厥人,对我契丹都虎视眈眈,我出伏部败亡了,你迭剌部焉能独存?柯尔钦诸部亦能独善其身?最后败亡的必定是我契丹族群,整个族群都有可能因为我们的畏怯和懦弱而灰飞烟灭。”
这就上纲上线了,但说得有道理,耶律铁力无言反驳。说实话他肯定存有私心,以他迭剌部的实力根本抵挡不住中土军队的攻击,所以他需要出伏部这个屏障,需要帮助出伏部坚持下去,甚至夺回长汉城,把战线推到红水河一线,总而言之迭剌部明哲保身肯定不行,为了自救必须与出伏部携手抗敌,只是冲锋在前甚至奔行数百里与中土军队正面对敌,赌上迭剌部的身家性命,他就不愿意了。
“当前形势对我们有利,乘胜攻击,陷中土军队于腹背受敌之困境,必然有助于突厥人在少郎河战场上击败中土人。”大贺咄罗没有接受耶律铁力的劝说,反而极力说服耶律铁力与其一起继续进攻,“中土人和突厥人的战斗不会马上结束,虽然松漠牙旗的实力不如中土军队,但突厥人凭借自身优势,完全可以拖住中土人,这种局面下,我们从东线发动进攻,中土人腹背受敌,其实力即便异常强悍,可以两线作战,却失去了速战速决之先机,最终被突厥人和我们拖进对峙僵持之局。”
耶律铁力迟疑不决。
大贺咄罗手指长汉城的大火,“我知道你担心掉进中土人陷阱,但你看看这把火,如果中土人有绝对实力,库伦达维和敖汉阿剌岂肯放弃长汉城?这把火正好证明了对手的恐惧,他们已走投无路,狗急跳墙了。”
耶律铁力想了一下,坚持道,“离开蟒牛城前,我们的目标就是长汉城,就是红水河。”
“我们衔尾追杀,直扑落马城,与这个目标并不相悖。”大贺咄罗说道,“我们若想确保红水河,就必须帮助突厥人拖住或者击败中土人,让中土人无力顾及我们,所以攻打落马城不过是以攻代守、积极防御而已。”
这句话很有说服力,耶律铁力稍加权衡后,点头同意。
十一月十八,河北,高阳宫。
左骁卫将军、检校雁门太守、顺政公董纯急奏,齐王担心塞外局势因安州动荡而恶化,北疆尤其是燕北长城一线未来可能会面临镇戍重压,所以齐王认为必须迅速加强燕北镇戍力量,而最有效最便捷的办法就是立即调一位能征善战的卫府大将坐镇燕北,比如右骁卫将军、郕国公李浑,如此对外可威慑北虏,对内可解决飞狐内患,可谓一举多得。
圣主看完急奏,嗤之以鼻,齐王好算计,把右骁卫将军李浑调到燕北,等于变相削弱涿郡留守府的军权,而燕北军权一旦易主,距离燕北脱离涿郡留守府,与幽州分庭抗礼的时间也就屈指可数了。
“此事,爱卿以为如何?”圣主看了送来奏章的虞世基一眼,不以为然地问道。
虞世基心领神会。齐王得寸进尺,圣主龙颜大怒,右骁卫府李浑躺着中枪,无妄之灾从天而降,虽然考虑到李浑平叛有功,目前严重的两京政治危机也不允许再起波澜,再加上第三次东征势在必行,卫府也不宜震荡,种种原因导致圣主短期内不会对李浑“下手”,但只待有机会,李浑必遭重创,后果不堪设想。
李浑未来命运如何,不在虞世基的考虑范围内,甚至他巴不得找个机会“干掉”这位陇西权贵,只是当前局势下,国祚和中土利益至上,圣主和改革派利益至上,派系斗争也要围绕着这一目标进行,如果“干掉”李浑不利于这一目标,当然不能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虞世基在看到这份奏章的时候,也有一番考量,最终拿出了一个对策。
“圣上,驱逐飞狐叛军北上出塞的决策不可更改。”虞世基语气坚决。
圣主微微颔首,同意所说。驱逐飞狐叛军出塞的前提条件很多,其中重要一个就是断掉齐王对这股力量的念想,为此就必须向齐王妥协。董纯调任雁门是一次妥协,但同样的事可一不可再,否则必然助长齐王的嚣张气焰,因此圣主同意再一次向齐王妥协,只是坚决反对把李浑调到燕北,以免遗祸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