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中门对狙!(下)(2 / 2)
“陛下是心怀恩德的人,大周两京一十三省,南京旷世奇宫,怎料一直未曾有人居住。
臣可以明确的回答大娘娘,在陛下面前,大娘娘是臣。不在陛下面前,大娘娘是君!”
楚鸿微微躬身,望向帘幕的方向,“君则为父。敢问君父,知否?”
帘幕的身影明显有些僵持,她有些沉默。
……
不少臣子皆是相互交流起来,不少仁宗一朝的老臣也是连连点头。
楚鸿的意思相当明显,一朝有一朝的政事,不可能完全一样,哪怕是当年的窦太后,照搬政事也是不可行的。
太后地位超然,乃是君。
但,前提是在皇帝之下。
太后不愿意蜗居在新帝的宫里,新帝也不愿意宫里有个“太上皇”。
南京繁华,干脆将这一座城交给太后居住修养。
如此,两方都有美好的未来。
帘幕之后,许久都没有声音。
那位,明显是被触动了。
也不知是楚鸿的话,还是新帝给的诚意。
“先帝之政,岂能因新帝一言而废止?”
或许是心有不甘,或许是有别的考量,她莫名的来了这么一句话。
当初,太后选择垂帘听政,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希望先帝赵祯的政令人走政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政事,范文正公、富大相公和老师韩大相公继辅佐陛下数十年,安稳太平,天下安宁。
然,后一个几十年,大娘娘说了不算,微臣说了也不算,但总有人记得先帝的政令慈恩,总有人说了算的。先帝之政,也有弊端,总有人借鉴改进”
楚鸿又一次躬身。
皇帝赵宗全也趁机起身,朝太后躬身行礼,“大娘娘,我赵宗全运气好。但既然先帝的江山落到了我的手里,那这江山便不会动荡。
请大娘娘放心,赵宗全一定倾尽所能,任用文武能臣,善待先帝之臣,善待大娘娘。”
“臣等请大娘娘撤帘还政,颐养天年!”
早早等候的顾廷烨和赵策英相视一眼,带起了头。
这一来,满朝文武各个行礼。
“臣等请大娘娘撤帘还政,颐养天年!”
“臣等请大娘娘撤帘还政,颐养天年!”
“臣等请大娘娘撤帘还政,颐养天年!”
楚鸿的话说的相当圆满,至少是给了太后一个相当体面的选择。
但凡是个懂政事的,都知道新帝党注定会赢,只是时间的长短区别。
如今,新帝党给一座城供给太后修养的确是相当有诚意。
不过,总有人是特殊的。
在文武群臣齐齐相拜的场面里,静静矗立的齐衡实在太醒目……
总有人记得,总有人说了算吗?太后深深的望了楚鸿一眼,看了看他那年轻的外貌,想了想他那推心置腹的感激话语。
约莫过了一刻钟,太后也不说什么,齐衡一看当即有些着急,“太后,太后?”
太后深深看了齐衡一眼,微微也不说什么,慢慢的走向后宫。
不少人连忙悄悄抬头看情况。
汴京的臣子是真的不想内斗。
这一点,从楚鸿明显有改革欲望,太后明显有守旧欲望,但守旧党却没有站在太后一方扯大旗就可以看出来。
这几年,兖王和邕王斗争,天天都是紧张的大场面。
如今新帝登基,紧张了那么久,众人是真的不想内斗。
当然,主要也是因为楚鸿是皇帝外甥,本身也是辩驳一等一的高手,本人也足够清正,品德上没什么瑕疵。
内斗起来,不太可能斗得赢。
此外,自然是楚鸿的改革明显没有那么的急切。
当初楚鸿、王安石、司马光的治政理念争斗,不少人可都知道原委。
相比于一下子就去掉一切的快速改革,楚鸿那样的动轴十余年的慢慢改革明显让人更能接受。
毕竟,改的慢,东西就相对少上不少。
既然少,那等改革效果不行,再推翻也不迟。
这样慢慢的改革,试错成本不大。
总的来说,就是相互妥协之下,守旧派能接受楚鸿的政治理念。
不想斗,自然想要知道结果。
天天大乱斗,谁也受不了啊!
赵宗全离得最近,当即微微上前一步,望向帘幕的位置。
他是能感受到太后离开的。
可是,离开归离开,态度是什么还不知道啊!
好在,太后给了态度。
当赵宗全看到椅子上凤印的时候,他就知道了. 咳咳,今天七千,感觉写完这个,头都是昏的。
中门对狙名场面主要是皇帝和臣子又涉及案件问话之类的。要改成太后版,又得考虑太后的退场,确实不怎么好写。
要是觉得还行,求票票,要是觉得垃圾,求轻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