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伐韩三路(1 / 2)
伐韩,韩国的地形就是一个绕不去的坎。
韩国所在,位于秦魏赵楚四国的中间,用地理来解释的话是韩国在〔大盆地〕里面,秦魏赵楚四国在〔大盆地〕的外面。大盆地是韩国防守的坚固防线,也是韩国扩张的最多障碍,韩国的势力,一直都没有出了大盆地。
多提一句,大盆地是北低南高,因为盆地山脉的阻挡,北边来的季风盘踞在盆地里不能南下,进而导致了大盆地的气候多雨,农业不振,畜牧业发达,草场众多。草场众多,马匹养殖也就广,韩国骑兵的战马与赵国骑兵的战马一样的优良,是故赵、韩两国,均以骑兵称雄!
进出大盆地的出入口,共有六条。
六条出入口,每次都是韩军出盆地,攻打诸国的路途。
一条在浓县,也就是岩津关,出来就是浓县。
一条在南海郡近县,叫〔尚阳关〕。
一条在魏国远县,叫〔出山关〕。
一条在楚国俊县,叫〔折翅口〕。
一条是在楚国野县,叫〔百人谷〕。
最后一条,就是离赵国都城一百四十里,广阔的津原岩了。
五条路里,津原岩路况最好,两山之间的平原地带,试于大军出行,粮道通畅。
这也是为什么,赵韩两国老干仗的原因,韩国好往北边走,北边路顺啊,平原总比山地、峡谷好走。
韩国土地贫瘠,甲县黄金的帮助下能维持起赤甲骑兵的常备武装,其余的军队以征召兵为主干力量。故韩国的军制,地方上是〔六镇将〕、加〔北军团〕、〔中军团〕、〔南军团〕;中央上,是赤甲骑兵,加〔国都军〕。
六镇将,就是指防守:岩津关、尚阳关、出山关、折翅口、百人谷、津原岩的六处守将,将领分别是:秋尤、保锋、须信、扇肖髦、李坚和高昌的副将樊枕。除津原岩外,五处都有六千动员兵,既防守,也依靠本地的资源存活。
北军团,军团长是高昌,配属着三万名征召兵。在跟赵国交战时,北军团是战争前线防御赵军进攻;跟赵国同盟后,北军团的目的还是防守。
中军团,军团长韩涛,早在打赵国的时候就组建起来的中军团,是个二线军团,或辅助高昌防御,或辅助韩王玄进攻。与秦交恶后,中军团才有了自己的目标——浓县和秦县。
南军团,也是老军团,军团长昌房,目标魏国近县。
赤甲骑兵,三万骑,统帅者骑长,是韩国大将范虎。
国都军,是由韩王玄亲自掌控的军队,完全由甲县人组成的军队,一直都是韩国王室的簇拥。
计划早就有了,秦政将之叙述出来,三个方面同时进攻!
钱恬军与赵国军队汇合,攻击韩国北军团高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