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会试第一场(1 / 2)
京城的贡院建于永乐年间,最初考棚用的是木板和芦苇席,经过一代代人修缮,规模比江南贡院还宏大。
第一道门是龙门,进去后有三个门。
中间的门上悬着“顺天贡院”大匾额,东西门分别悬着“明经取士”、“为国求贤”匾额。
举人在辕门外按省份集合,等待点名进场。
南直隶作为两京之一,队伍就在北直隶后面,晏珣等人并未等太久。
入场之时,有提调官检查考生的保结书和告身文书。
提调官通常由礼部仪制司员外郎担任,堂堂从五品京官,冒着瑟瑟寒风为考生检查“准考证”。
考生屏气凝神,一步一步怀着朝圣般的心情上前。
短短的一段路,有些人走了一生。
人群中有一个老态龙钟的举人,由曾孙子陪考,手里提着一个大灯笼,写着“百岁官场”四个大字。
天下哪有百岁的进士?
老人的意思是:我就是来“走过场”,不可能把三场考完……真的熬三场,怕是横着出来。
龙门之前无老幼,考到白头也没有加分。
核实身份之后,就要进行搜检。
参加会试的都是举人老爷,搜检的兵丁动作文明很多,过程却更加严格。
毛笔会被检查有没有可以扭动的旋盖、里面有没有小纸条;
砚台有没有夹层;
鞋底、衣服内侧、袜子、发髻……
所有的一切,都要袒露出来,想要夹带作弊几乎不可能。
没办法,别以为读书人就是君子,你能想到的作弊花样,都有人试过。
衣服一层层脱掉,再一层层穿上,在这种时候冻病就是祖宗不保佑……今年清明别想吃烧猪。
搜检之后,领取考卷,按着卷头上的考号对号入座。
会试汇聚全国精英,没有提堂号——考舍按天干地支排序,全凭运气。
江湖传闻,角落的号房光线差,有时白天都得点蜡烛,被往届考生认为风水不好。
据说谁被分到这些号房,十有八九考不上。
杨仲泽眼看着晏珣进入前排考舍,自己越走越偏:……摔!我就知道,又是这样!
老杨家的祖宗一次也干不赢姓晏的?
眼前的考舍,阴冷潮湿、光线昏暗,墙角还有青苔,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江南知名鬼屋。
“既来之则安之。”杨仲泽自我安慰,但还是得说一句……辣块妈妈的,这回真的是“坐监”。
晏珣已经进入考舍,在生火炉。
天气太冷,墨都被冻住,需要先用炉火烤。
据说有些公子哥儿不会生火,在考棚里欲哭无泪。
晏珣的动作很小心,因为考场对用火有严格规定,谁生火闹出大动静,也会被“扶出”。
这是有过惨烈的教训。
明英宗天顺四年,会试贡院起火,十多名举人葬身号舍。
但朝廷没有吸取教训……
天顺七年会试又一次发生火情。
负责考场纪律的官员严守规定,禁闭贡院大门,以至于“烧杀举子九十余人”。
事后,明英宗赠予死去的举子进士出身,亲自为他们撰写祭文。
但是这种死后哀荣,谁都不想要啊!尤其像晏珣父子俩都在贡院里,有个万一就是团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