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新帝登基三把火(1 / 2)
针砭时弊是大明文人的爱好,但是像张居正这么大胆的不多。
晏珣走出书房,见门口有黑猫乌云守着,更远一点的院门,小五、小六和张居正的随从在闲聊。
这个书房又不靠院墙,不用担心左邻右舍的李时珍或者努尔哈赤偷听。
晏鹤年见晏珣回来坐好,笑道:“太岳严重了,不至于不至于。”
张居正神情严肃:“新帝登基,从辽东到甘肃,北方鞑子借机试探。国家南北灾害连年不断、财政紧张。我每当想到这些,就夜不能寐,可还有人忙着内斗!”
晏鹤年和晏珣对了对眼神,张居正找他们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张居正没有卖关子,提出来意……
希望晏鹤年劝李春芳主动推辞修《世宗实录》的工程,还给徐阶。
内忧外患的时刻,需要一个强势首辅力挽狂澜,不能打首辅的脸。
“高肃卿有些不顾大局,但他对仙芝还挺友好。李阁老跟仙芝又是道友,我希望这件事,你能从中斡旋。”
不说不知道,晏鹤年的人际关系怪好的~~
晏鹤年推脱:“太岳,你跟高肃卿的交情,远远在我之上。你都不能从中劝和,我有什么能力?”
晏珣也腹诽,你想做徐阶的好弟子,又想做高拱的好兄弟,哪有这种好事?
现在还要我爹把到手的大饼推出去,不太合适吧?
张居正坦诚:“因为遗诏的事,肃卿对我成见很深,我一开口他就要怼。那天文瑄也见到吧?他一点面子都不给,直接说我没资格。”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当着小弟骂,他要不要面子?
要不是为了国家大事,张居正直接撸袖子先干高拱一顿。
晏珣尴尬地笑:“那日我去得晚,没听到前面的话。你能来找我们直抒胸臆,是对我们的信任。既然如此,我告诉你一个秘密,陛下在谋划一件事……”
隆庆皇帝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最近挑起的两件事,表面上看《世宗实录》更重要,打了徐阶的脸。
这不,张居正都找上门。
至于“京察”,每六年一次,以往都是流于形式。
“但是这一次,陛下想动真格的。海瑞清理杂税,发现一些蛀虫,要趁着这次京察一起清理。吏治的问题,不也是你所关心的吗?”
晏珣抛出一个“炸”。
张居正惊讶:“真的是陛下的谋划?”
脾气很好、说话让人初沐春风的隆庆皇帝,一登基就要动吏治?
和大力整顿吏治相比,《世宗实录》确实无关痛痒。
晏珣点点头:“陛下想来一个突然袭击,只有寥寥几个人知道。你不是外人,我才告诉你,不要说出去啊!”
晏鹤年在一旁扶额,说出口的事,还是秘密吗?
张居正思索片刻:“主持京察的是吏部尚书和都察院,现任吏部尚书杨博,是高拱的同乡。他能秉公办事吗?”
“我之所以告诉你这个秘密,也是担忧这个问题。”晏珣狡猾地笑了笑,“陛下要整顿吏治,但不希望成为大臣排除异己的手段。”
他敢说秘密,自然是皇帝的暗示。
把京察办成党争,绝不是皇帝和晏珣愿意看到的。
晏珣还想着怎么约束高拱,结果张居正自己送上门。
张居正站起来,在书房里踱步……他说大明到了末世,吏治的腐烂就是一大原因。
嘉靖朝后期,买官卖官几乎明码标价。
既然是花钱买的官,上任之后不得使劲刮地皮捞回本?
除此之外,还有人浮于事、懒政怠政的问题。皇帝既然不上朝,臣子迟到早退、翘班很合理吧?
隆庆皇帝有意改变这种情况,张居正得拍手叫好啊!
晏珣悠然开口:“不能让高拱滥用京察,否则日后整顿吏治就失去公信力。”
张居正下意识地问:“你是哪一边的?陛下是哪一边的?”
怎么感觉你们反复横跳呢?按理说,皇帝不是很信任高拱吗?高拱喷徐阶,不就是皇帝给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