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小明升学记 17《乡村往事(1)》(2 / 2)
不料这位置居然被小光他家抢先了,心里不免窝着一股气。此刻小光他妈刚好离开,机会到了,小红他妈开始行动了……
所有的人似乎都没有注意到小明的存在,其实很正常,小明选的位置,是个正常人都不会抢的。当然,也不应该用“抢”这个字。所有家长都是抱着更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目的来抢座位。而小明这个没人管的倒霉孩子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来选位置的(恐怕也只有小明配得起‘选’这个字了)。
自从一群第三名冲进教室后,小明就开启了“看热闹模式”。
本来刚到时,小明就看到教室前门被谁踹了一个窟窿,门锁也坏掉了。他很清楚,以他多年观察村里人“辩论”的场景,这个窟窿必然是小光他妈的杰作。
这不是小明马后炮,有人可能认为“第一名”就在那里,谁踹的很明朗的事嘛。但是,小明敢保证,即便小光他妈不在,小明也可以断定这种作案手法出自谁脚。这种说法就是所谓的“经验主义”吧。
小明很专注地观察着周围,根本没有理会“我”的扯淡。教室里除了桌子和椅子,剩下的就是人,地面已经消失了,只有抬起自己的脚才能看到“立足之地”(如果你还能抬起脚的话)。
小小的教室挤满了人,不禁让小明想起了爷爷抱着他赶集时的情景。不能比,绝对不能比,这比赶集还壮观多了。
小明在最后排,反而觉得很宽松,似乎最后一排与前面有一道透明的隔离墙。在小明的眼里,前方就是一个大舞台,唱念做打,你来我往,翻出的白眼在人群中互相传递着,不满的嘬牙花子在人群中此起彼伏,桌椅与骨头的碰撞声一片连着一片……小明很享受,他觉得这是一种全新的“热闹”,它已经不是辩论了,准确的说更接近于“哑剧”。
越来越多的成年人继续挤进教室,一个位子往往会有三四个人来防守,不满座位的人一直围着理想中的那块“肉”,等待着时机,占有它。小红妈妈就等到了她的时机……
小光他妈满头大汗的挤到小光身边,突然发现不对,座位怎么往后边移动了那么多,一股怒气顿时扑向小光,小光迷迷糊糊的似醒非醒:“我也不知道啊,没注意就被挤到后面了。”
小光他妈迅速地把锐利的目光聚焦在曾经占有的那个位置,原来是这样啊!终于,拥挤的气氛被两位“慈母”推向了高潮……
“你占了我的位置”
“凭什么说是你的位置”
“我先到的,当然是我的位置”
“谁看到你先到的,谁能证明”
这几句,小明一般把它归纳为“讲理阶段”,诡辩而不失理智。
然后的发展如小明所料——“不讲理阶段”。
然后是“手脚并用阶段”
最后就是“引用外援阶段”
小明最喜欢的就是有“外援”参与的阶段,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惊喜与意外。
正当双方快要发生到最后阶段的时候,直打哈欠的小明突然有了想要参与其中的冲动。
小明可能太熟悉这些了,感觉十分的无聊,昨天夜里还很兴奋的期待上学的,可是第一天就是这些无聊的事。
小明突然想起了被踹烂的门和锁,一种要主持正义的欲望油然而生,你也可以理解为“小明纯属于看热闹不嫌事大”,但是此时的小明觉得自己已经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旗号了,“该我出场了”——“it'smyturn……”
“我”帮小明总结一下,毕竟小明还没开始上学呢。
小明现在最后一排的桌子上,俯视着前方
攒动的人头,喊出了教室的“门与锁”的冤情。
此刻,舆论几乎全都倒向小红他妈,小红不禁痴痴地望向小明,对小明的“拔刀相助”倍感亲切。结果,众人停止了自己眼前的“事”,都参加到了小光他妈与小红他妈的对峙中。
教室里,双方阵营已经明确,小明退出前线,成为了唯一的旁观者。
到了快八点的时候,王老师终于来了,他本来想九点再来的,第一天只是做一下准备工作,不急着上课。可是由于教室内传出了赶集般地争吵声,吵闹声传出了教室,教室成了高地上的大喇叭。支书校长蒙了,立马让王老师上去看看咋回事。
王老师呼哧带喘地跑到了教室,教室内成了左右两派的全武行,王老师的制止声此时显得软弱无力。
最后,支书校长来了,远远听到教室内的吵闹,又看到了烂门和被破掉的锁,接着站在了教室门口,叹了口气,抖了抖披在身上的粗布汗衫,很有力地咳嗽了两声,然后,一切都安静了。
“晚上全村开个会,孩子留下,家长都回去吧,回去好好想想,想想会上你们都该说些啥!”
支书校长扫视了整个人群,退了出来,示意了一下王老师。家长们都低垂着头,心情突然沉重起来,走出了教室。“开会”——这两个字对于他们来说太沉重了。
王老师很快把开学前的准备都交代完了,孩子们都带着低落的情绪回家了。
小明呢?恐怕只有他自己是最开心的,因为他已经开始惦记着另一件事——全村大会,好久没看到如此热闹的场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