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趁需而入(三)(1 / 2)
第十四章:趁需而入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月票!
……
既然确定了各部北上负责人选,又重新整合了沂门g根据地这边的领导机构,赵振中随后便要求各部依据会议决定,加紧人员和物资的调转。按照要求,除了工兵团可暂缓北上,以及已经先期北上的3人外,其他37多人及其随身装备都要在元宵节前转移到大珠山基地,并从那里换装成民工装束后,6续经大湾村渔港抵达刚竣工不久的华美公司青岛专用码头。然后与其他2万多真正民工魂杂一起,以返乡灾民的名义乘船北上天津,再经平津线、平绥线转进至东胜一带。当然,这些北上人员和有关装备将由李云天组织力量分别运输。
这37多人,每人都携带着一个负重25公斤的大帆布背囊,每个背囊里面装着3oo步枪子弹,枪子弹,8颗手雷,以及炸药块、刺刀和一些日常生活物资。而重机枪、迫击炮、75口径火炮以及相应的炮弹,也都用人力、畜力运转到大珠山基地,再分别运送到青岛专用码头,魂杂在各类救灾物资以及施工机械中运输北上。至于北上人员的被褥、换洗衣服等,将在东胜那边另行配备。
虽然已经做好了应对突事件的预案,可这么多人员和物资的转移,还是让赵振中等人感到有些紧张,毕竟一某个环节照顾不到出现问题,那可能会导致整个北上行动被迫中断。好在元宵节之前,高徐公路一带封锁线上的民团和少量驻军都沉浸在节日氛围中,加上天气依然寒冷,防守很是松懈。这给赵振中等人趁夜转移人员、物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再加上各方面准备都比较充分,这些北上人员中老兵又占了绝大多数,经验丰富,倒没让山外那些心不在焉的民团和驻军现异常。
到正月十四日凌晨,所有37多北上人员都已经转移到大珠山基地,且正6续转向青岛专用码头,其中已经有人分3批北上天津,并已经坐火车行进在平绥线上了。
见北上人员、装备物资都转移到大珠山基地后,赵振中长舒了口气。这几天里一直陪伴赵振中的周昊见状笑道:“你老赵也有紧张的时候?”
“不紧张是假的。”赵振中苦笑道,“我们这些年在国内外的一系列布置,不都是为了将来能有个好结果么?而这次北上行动,可是我们将来的展的关键所在,举足轻重,可容不得半点差错。”
“对了,今年下半年的时候,东萨摩亚那边的船台就应该能建造好。你看是不是从国内这边抽调一些完全可靠的人员过去,也好配合方海涛、阮明波他们进行有关建造工作?”周昊提醒道。
“不光是建造方面需要人手,我们也应该提前为建立潜艇部队选拔人员了。”赵振中沉yin道,“这个任务我就交给谷海川和李云海吧。让他们先着手进行狙击手训练,从训练合格的狙击手中再选拔合适人员组建潜艇部队。等你和恬今年夏天回国开完我们有关的会议,返回美国的时候,一并把挑选好的工作人员和预备部队带到东萨摩亚,让他们从潜艇建造就开始熟悉。”
“你这是什么道理,选拔潜艇部队怎么还要进行狙击手训练?”周昊有些奇怪。
“狙击手强调耐心、隐蔽以及一击致命;而潜艇部队成员,要生活在狭、封闭的环境中,更需要耐心,在大洋中对水面舰艇的攻击同样要求隐蔽、一击致命,可以说,潜艇部队是大洋中的另类狙击手。”赵振中解释道,“经受不了狙击手那有些枯燥训练的人,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潜艇部队成员的。”
“这样说倒是有些道理。”周昊点头说道,“你这边要是没有别的事情,我过两天也就随船回美国了。”
“今年夏天,你们最好能带一些学业有成的人员回来。先把沂门g根据地这边的钢铁冶金、电力能源以及机械加工等方面给建设完善起来,也好为后边第二根据地的有关建设积累经验。”赵振中想想之后,又说道,“再有,告诉恬,现在不是将青霉素进行商业化生产的时候。最好再等几年,等西方世界经济开始复苏,罗斯福和希特勒上台之后我们再进行商业化生产。这样,我们还可以通过转让有关的专利技术从德国人那里获得一些我们需要的东西。另外,涉及到军工以及关系未来展的领域,即便我们已经克服了技术难题,也不要过早申请专利,比如你现在弄出的晶体管、大功率电子管以及短波雷达技术等等。可能的话,我们不妨先在根据地里建设好青霉素、晶体管乃至短波雷达等产品的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