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十四章(1 / 2)
陈乡绅背着手,说道:“这世道,若没有一点人脉,干什么事都艰难,更别提官场上了。”
吴阅点头,“陈兄所言甚是。”
陈乡绅拍了拍他的肩膀,“吴老弟太过老实,我若像牛马一般被人差使,指不定早就找门路了。”
吴阅没有吭声,知道他还有下文。
陈乡绅继续道:“虽说我朝甚少有举人做县令的惯例,但也不是没有,只要有门路,总有法子促成。”
吴阅故作为难道:“可是吴家小门小户……”
陈乡绅做手势打断,“所以才说吴老弟老实,有些机会啊,一旦没抓住,转瞬即逝。”
吴阅沉默。
陈乡绅点到为止,没再继续讨论这个话题。
稍后二人分头离去,吴阅的心情变得微妙起来,因为方才陈乡绅的话他都听了进去。
在回衙门的路上吴阅一直心事重重,他已经忍耐王县令许久了。
亦或许陈乡绅说得对,倘若后年他再次落榜,岂不还得继续忍耐王县令?
想到这里,吴阅只觉得胸中郁闷得厉害。
先前他跟陈乡绅讨论会试考题,陈乡绅也称赞他的答卷观点,认为有可取之处。
偏偏他落第了。
更让人郁闷的是岳丈也觉得他的答卷观点是非常不错的,可是就是没有被选中。
以前吴阅不服气,接连三次失利后,不得不信时运不济。
倘若第四次又失利呢?
他不愿去想那种未来,更不愿去想继续面对王县令的窝囊日子。
傍晚吴阅下值回到家中,在边厢用饭时心不在焉。
沈映蓉给他盛开胃的酸萝卜老鸭汤,说道:“郎君怎么了,心事重重的。”
吴阅回过神儿,“没什么,许是近些日太过劳累的缘故,有些伤神儿。”
沈映蓉把碗盏放到他面前,又给他布菜,“有时候我恨不得自己是儿郎,能帮衬一把。”
吴阅失笑,连忙摆手道:“那可使不得,若是传出去我断袖,阿娘只怕得急死。”
沈映蓉娇嗔地拍了他一下,“瞎说什么。”
吴阅笑眯眯尝了尝汤,咸鲜十足,非常开胃,他赞道:“今日的汤甚好。”
沈映蓉:“酷暑难耐,郎君又日日忙于差事,都清减许多。阿娘说待到秋冬,得多补补才好。”
吴阅温和道:“家中二老有惠娘照料,我无需为他们费心,着实辛劳你了。”
沈映蓉:“今儿上午我同阿娘说起你的差事,我们都很担心你。”
吴阅:“无妨,我暂且还能扛住。”顿了顿,“若是受不了,自会请辞。”
沈映蓉道:“郎君心里头有数就好。”
夫妻二人难得的吃了一顿清闲饭,饭后吴阅去书房,沈映蓉以为他要温习功课,倒也没有多问。
桌案上的书籍吴阅是怎么都没心思翻阅的,他背着手来回踱步,思绪万千。
陈乡绅说走萧家的门路,他越想越觉得可行。
倘若能使法子打通萧家的人脉,谋得其他县城的县令职位,日后继续会试也多了几分底气。
那萧家在京中何其权贵,萧煜一母同胞的姐姐是贵妃,兄长又是吏部侍郎,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能让他们这群蝼蚁寻得出路。
吴阅左思右想,越琢磨就越是觉得这条路可行,可是要如何才能攀得萧家的门路呢?
他细细回忆当时萧府设宴遇到的那些人。
那萧煜才来宜州不到两月,与他走得近的自是萧家子弟。
他与萧同晖等人并不熟识,若靠冯云朝牵线搭桥……还是罢了,他拉不下那个脸。
吴阅摸下巴沉思,总归觉得这事不大体面,最好越少人知道越好。
他思来想去,把主意打到了黄乡绅身上。
黄乡绅是致仕官员,萧煜到这儿,他曾在春晖园设宴款待。
此人没甚官架子,人也亲和好说话,处事特别圆融,对他们这些士子也很好。
吴阅思虑再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决定先走黄乡绅的门路。
拿定主意后,他回到寝卧,问起沈映蓉,打算动用库房里的那支长白山人参。
沈映蓉颇觉诧异,问道:“郎君是哪里不舒服吗?”
吴阅摇头,说道:“我在外头办事,总免不了打点一二,明日你把它取来,跟爹打声招呼便是。”
沈映蓉轻轻的“哦”了一声,没再多问。
那支人参还是公爹吴安雄的朋友送他的,如今动用,自要跟他说一声。
翌日沈映蓉差人把库房里的人参取来交给吴阅,他携了礼盒便出门去了。
沈映蓉把这事同二老说了说,吴安雄很是诧异,却也没有多问。
因为吴阅行事素来稳重,如今他已经接过了家业,担起了吴家前程,作为长辈,自要鼎力支持。
当时他们都以为他拿去送给了王县令,不曾想接手的人是黄乡绅。
今日休沐,吴阅得空去了一趟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