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淮西提刑突如其来(1 / 2)
杨璟这才刚为洞真做完治疗,没想到外头竟然涌出大波的官兵,将整个驿馆重重包围了起来!
此时除了陈锡贤和易姬这一老一小,便只剩下床上半死不活的洞真,杨璟将西马龙重管左轮插在后腰,用白衣遮盖起来,便走出了房间。
但见得这些官兵赫然穿着提刑司的甲衣,一个个挎着腰刀,为首一人约莫三十左右,一身官服,眸光炯炯有神,虽然杨璟素未谋面,却知道此人的来历!
因为此人穿着提刑司的官服,杨璟早先便见过陈棋泰等人穿过,而从官服上的补子和腰带等来看,此人应该是提点刑狱司的长官,也就是提点刑狱公事,也就是提刑官了。
早番已经说过,宋时的行政区域划分,地方上通常设置路、府、州和军、监等等。
重点驻军的军城,通常会设置军级别,比如安丰军,比如岳州军等,而盐铁茶等生产地区,则设置为监,其余便是普通的州府。
至于提刑官,早先也说过,就是各路区域之中负责与刑狱缉捕等有关工作的衙门。
安丰军属于淮南西路,此人便该是淮西提刑官了。
杨璟一路上早已将两淮路的官场情况都了解清楚,毕竟有陈密和李彧等皇城司内务在身边,想要了解这些情况并不是什么难事。
杨璟毕竟是折狱郎,对刑名又有着亲近,是故对淮西提刑官的印象也很深刻,而且这个淮西提刑官,在安丰军可谓赫赫有名的!
此人名唤杜庶,字康侯,不过相比之下,他的父亲名气更大,说是名满天下都不以为过。
因为他的父亲乃是南宋的抗蒙名臣,杜杲!
早先说过,安丰军在对抗蒙古南侵之时,起到了关键性的左右,而安丰之战,正是在杜杲的带领下,取得的胜利!
杜杲素来以守城而扬名军界,早年与金朝对抗之时,便取得了赫赫战功,虽然文官出身,但胆略过人,脸上被射了两箭却仍旧在战场上指挥作战,其人只勇,略见一斑。
到了安丰之战,他带着儿子亲自上阵,面对蒙古人的疯狂攻城,他不断巩固城防,蒙古人动用火炮,杜杲就发明了一种可以移动的木楼,名唤“串楼”。
这种硬木搭建的箭楼,就架在城壕边上,下方环以羊马墙,上方用木板围起来当挡板,中间开窗以供射箭,由于结构简单,建造起来非常的方便快捷,即便被砲石砸烂也不打紧。
杜杲不断制造这种串楼,从内而外,不断往外推,竟然制造了上千座这样的串楼,可谓将安丰军城打造得铁桶一般。
蒙古人用的火炮其实只是简单的开花铁炮,用抛石机之类的东西,发射到城头上,又让人去填护城河,整整填出了二十七道坝桥,可即便如此,他们都没能攻下安丰军城!
蒙古人又组织了“八都鲁”敢死军,这些敢死军身上穿着十几层牛皮做的厚甲,向安丰发动猛攻。
杜杲却又发明了一种特制的小箭,挑选宋军之中的神射手,那些蒙古八都鲁虽然全身都包起来,可总不能把眼睛也蒙上,这些宋军神射手,就专门射蒙古八都鲁的眼睛!
除此之外,杜杲还针对敌人的火炮,发明了“鹅梨炮”和“三弓弩炮”等大量的新式武器,这三弓弩炮射程达到千步之远,威力尤胜大宋的最强武器“神臂弓”!
总之这个杜杲在安丰军便是军神一般的存在,安丰之战能够取得胜利,杜杲可谓力挽狂澜而居功至伟。
可惜这杜杲在三四年前已经死了,杜庶守孝三年,服阙之后,便开始担任淮西提刑官了。
这杜庶虽然不是文官出身,从小就跟着父亲在军队长大,但却很喜欢读书,杜杲在淮西当统帅的时候,他就在父亲身边书写机宜文字,待得杜杲当了兵部侍郎,杜庶又升为将作监主簿,总之都是做些文书工作。
不过安丰之战时,年纪轻轻的他,便跟着父亲上了战场,所以杜庶在安丰军极具人望,不管是出于对杜杲的尊敬,还是对杜庶能力的认可,安丰军地方官场,对杜庶都礼让三分。
杜庶一直想要继承父亲的荣耀,不坠乃父之名,所以在提刑官任上,也很有作为,虽然才刚刚担任提刑官不久,但已经屡破大案。
早些日子,频频发生了凶案,手法残忍罕见,竟然将人阉割失血致死,杜庶经过侦查,也抓了几个蛮子,知晓这些蛮子竟然只是为了练手,当即就联合李庭芝,将安丰军里头的蒙古人,全都给抓了起来!
可没想到的是,竟然还有人敢犯案,而且犯案的地点竟然在驿馆,那可是两淮路巡检观察使杨璟大人的临时安扎之地啊!
虽然朝廷已经发文,但杜庶和李庭芝也不好确定杨璟何时会抵达,便叮嘱了驿馆的人,一有情况马上报告。
驿馆这厢一面接待杨璟的队伍,一面便入城去报告,本来想着白天一早便跟李庭芝一道过来迎接杨璟杨大人,没想到的是,那驿丞一大早上就来密报,说是那些蛮子竟然惹到杨大人头上了!
杜庶哪里能忍,也没去找李庭芝,带着提刑司的人,心急火燎便来到了驿馆。
他早就听驿馆的人说过,杨大人带着卫队,安全是可以保障的,可来到驿馆之后,却发现除了驿馆里头几个老弱病残,竟然一个兵丁都没见着!
稍微一打听,那驿丞却说,杨大人带着卫队出去了,想来该是搜捕蒙古细作去了,只剩下一两个道士,照顾那个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