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追随白先生(1 / 2)
整个一下午,他们四个都在镇公署帮忙。白树新的镇公署就十个手下,还有一半在镇上巡逻。剩下几个负责维持现场秩序,搬运收到的税银。比起一个人弯腰在地里孤独的割麦子,或者踩着滑溜溜的泥巴,追着牛屁股耕田,除了听见自己的呼扯呼扯的喘气,便是田埂上虫子唧唧和青蛙瓜瓜之声。没人注意到他在劳作,更没人愿意看他劳作,或者有人不在意的瞟他一眼,或者有人轻蔑的扫他一眼,他并不知道。在镇公署里,他不一样。他忙碌,大家看着他,排队等着他,大部分人平静的看着他,甚至有人带着赞许和羡慕的目光。等到下午收工,光宗腰酸背痛,但中英不觉得,一点不觉得。他喜欢做事,比起农活,镇公署的这点活算的轻巧,譬如松松筋骨。
到了晚饭点,芸儿,红婉,松子,光宗都回家去了。
“中英,你就别回去,你帮我整理这些东西。陪我吃饭。老一个人吃饭无聊。”白树新道。
李耳红弄上几个菜一壶酒,两人对坐。铺好桌椅酒盅,李耳红方到隔壁和几个兵丁一起吃饭。白树信在日本军校受训,养成严格的上下等级观念。每日独自一人饮食,不和李耳红等一起吃饭喧哗。
“来,中英,你少喝点。”
“先生,我不喝酒。”
“少喝点,都男子汉了,该来点。”
这是中英第一次喝酒。多少年后,当他跪在白树新的坟墓前,他还清新记得他人生的第一口酒。酒像一条炽热的小蛇从嘴巴穿过喉,一边游走一边用牙啮咬途中的一切,直窜到胃子里滚烫的打转。
晚上,他赖着不回去。他问白树新许多莲花塘外面的事情,古城外面的事情,东洋的事情,革命党的事情。白树新在床头讲,中英听的入迷。他不知道莲花塘的群山外面有这么大的世界,他不知道人的命可以像白先生那样过。
白先生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却仿佛比自己大了几辈子。他不管白先生是革命党或者是青云峰的土匪,他觉得白先生的事情反正比三亩地,一头牛有意思,有意思的多。他不想一辈子苦哈哈种着别人家的三亩地。
是夜他们海阔天空闲聊,革命党在古城沐浴一场血雨腥风。
白树新决定和老五去一趟古城。
“我想和你一起去!”中英跟在后面,白树新没有反对。三个人三匹马,直奔古城。
古城已经回复正常。街道上人来人往,巡逻的官兵来往穿梭,商户正常开张。有人在嘀嘀咕咕切切查查嚼吧着昨晚的事情。三个人径直来到老码头。这里是古城人和外界联络的窗口。来往古城的人大多从这儿搭船出入,带出古城群山环抱的土货,贩来外面的新奇玩意,同时捎来无数奇闻趣事。
要了解古城的事,就去茶馆。古城人爱喝茶,摆龙门阵。要打探古城的事,外面的事最好去老渡口的山城茶馆。
白树新上二楼,茶馆里坐下不少人,或准备远行或从远处刚刚回来,旁边放着杂乱的行李。白树新找临窗的位置坐下来,现在不是饭点,他点一壶茶,一盒点心,一个干果盘。
三个人坐下来子,边喝茶边吃,竖着耳朵听其他茶客聊天。隔壁的桌子正在聊着昨天夜里革命党闹事。中英半懂不懂听了个大概:革命党昨夜去打知县府,寡不敌众,反被早有防备的朱知县一举击溃。
“革命党总是亡命之徒,要末打死了,要末活捉了。活捉的全被砍了脑瓜。一群乌合之众,异想天开,倒想推翻大清皇帝,那朱知县也不是吃干饭的,啧啧!伤心的了,啧啧,好像三十几个人呐,活生生的人呢。真伤心,啧啧!乱,乱的很呐!”一个中年人甩着油光的大辫子,绘声绘色的描述,不停的咂舌,咂的响亮迫切,仿佛舌头被虫咬一般。
“那也不能说死了。外面现在乱的更凶呐,比咱们古城乱多了。呵呵,古城算安稳的了。我们就是从外面回来的。啊呦,外面呦,又闹洋鬼子,又闹革命党的。今个不晓得看得到明儿的太阳不。真真乱的狠呐。”一个人插进来。
午饭时间,恰逢一班船出发,茶楼里的人提着行李走的空空荡荡。茶馆这时难得安静下来。白树新叫来店小二。点了几个菜,一壶酒。“客官,你们不搭这班船?”这回上来的是柜台里面的老板。老板是个年逾六旬的老头。
“不呢,掌柜的。你这茶馆来往的人多,新闻故事多。我们以前在古县呆过一阵子,很久不来古县。今天只是到处逛逛。看看古县有什么变化。掌柜的生意可好?”
“生意呐倒还过得去。这码头市口好,人来客往的。”老掌柜的说道叹口气。
“这是比以前差了一些。哎,世道不太平。你几个刚刚也听说了?这馆子里人人都知道,昨天夜里,闹革命党。知县大人折腾的够呛。这样胡闹下去,终归不好的。哎!小兄弟,你不是本地人?”
“奥,我家乡是苏州府。”
“哎呀,怪不得,听口音就熟悉,搭着苏州的味道。老朽也是啊。真巧了,异地偶遇乡音,难得难得!”老掌柜一拍桌子,瞪大眼睛。
“哎呀,我听掌柜的也有一点故乡口音,没想到果然是,幸会,幸会。来来,请坐下叙叙。”
掌柜的转手把单子交给伙计吩咐下去,多加两个菜一壶酒,自己坐下来。
自叙姓黄离家三十载,辗转到此。随着年岁渐长,对家乡思念日切。白树新把自己知道的家乡的事情细细道来。老头听着听着,几杯热酒下肚,竟然搅动心肠,眼角挂起泪珠。
“哎,老朽年逾六十,人生在世,料无多日,我想把这茶馆盘出去,带着老婆孩子回去故里。人老了,终得落叶归根。可是现在世道凌乱,也盘不出个好价钱了。”
黄老头见闻广博,又和他们聊了许多外界的事情,说起广东那边闹得最凶,这三个也听的津津有味。忽而听到招呼,起身去招待楼下的新客。
“五哥,我们把这茶馆接下来吧?”
“六弟,你说接就接。”
黄掌柜的听说这个老乡要接他的馆子,非常的高兴。“小老乡,我这个馆子经营三十年。算我的一辈子心血。市口好,生意好。盘给别人我老汉还有点不舍得。好像割去了我老汉的心肝宝贝。盘给你,家乡人,就好像还在自己的手上,哪天你回到苏州,见着你,就像还能见到我的茶馆。这样,我盘给别人要价一百两。盘给你,我只要七十两。哎,听到家乡口音,就像自己回到家乡了。”
经过一番推托,白树新终究是给了黄老汉一百两银子,盘下来这家茶馆。老五想我这六弟是读书人出身,也漂流他乡,黄掌柜的是他老乡,或勾起了我这六弟的思乡心思了,我这六弟终究不是一辈子做胡子混草莽的料。
三个人又去古城最热闹的大街。去了趟尚家药铺所拜访。老尚家在县城的药铺,是尚家药材的周转地,由尚家老二尚亮打理,也给人治病。尚亮也知道目前莲花塘的局势,不敢怠慢。尚家对面就是唐家的山货铺子,两家铺子无论开到哪里都双胞子一般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