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训马殷(2 / 2)
对此结果,杨渥等人同样很不满。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敌人也要一个一个的消灭,树敌过多可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对于卢光稠这种“怠工”的行为,杨渥最终也只能认可了,不过在心中却是狠狠的记上一笔,准备将来再收拾。
到八月底时,之前因为大换防而对军队造成的影响基本已经消除了,各种整合也基本完成,剩下的就需要在战争中来进行磨合。
此时,出兵湖南的作战计划也有枢密院最终拟定,一共出动四个军共八万禁军的兵力,分兵两路进攻湖南。
其中一路以王茂章为大都督,会同朱思一起从鄂州出兵攻打岳州;另一路则以李承嗣为大都督,与刘信一起从袁州出兵,目标直指马殷的老巢潭州。
这个战役计划显得十分保守,甚至没有确定具体的主攻目标,或者说,潭州和岳州这两地都是主攻目标。
为此,在兵力分配上同样是进行平均分配,两个方向各有四万禁军。
当战役开始时,先由鄂州那边先行发兵进攻岳州,在鄂州那边出兵后半个月,江西这边才会出兵。
之所以这么安排,是为了先在岳州开战,而江西这边则尽量隐藏兵力,避开敌军斥候的侦查。
这样一来,敌军以为吴国的主攻方向在岳州方向,到时候就会将主力调往岳州;等到袁州这边对潭州发起进攻后,因为潭州的重要性远在岳州之上,这样一来,马殷就不得不将增援岳州的军队往回调,这就会给王茂章趁机进攻的机会。
即便敌军小心谨慎,没有给王茂章可趁之机,但马殷将军队来回调动,这本身就能使敌军疲惫,更利于之后的战斗。
总的来说,这次对湖南的大规模进攻,除了在调兵上有些谋划外,在其他方面杨渥并不打算用什么计谋,而是打算正面进攻,以绝对的实力来击败马殷,夺取他的地盘。
在他看来,吴国的实力自然是远在马殷之上的,之前之所以楚军能接连击败吴军,那不过是因为吴国的战略中心不在他那边。
吴国的主要进攻方向,最开始是钱,接着是江西,中间还有几次北伐之战,但对湖南却是始终没有动用主力军队,真正与马殷交战的军队人数甚至比敌军要少得多,这才是马殷能够接连取胜的原因。
而如今杨渥准备投入的却是八万禁军,而马殷一方的总兵力虽然远远不止八万之数,但他的兵力却需要受到多番掣肘,尤其是南方的刘隐和湖南各地遍布的蛮人,牵制了大量的楚军。
所以马殷真正能够用来抵抗吴国的军队应该最多也就七八万人。
另外,为了保障后勤的通畅以及后方的安全,杨渥又从各地调集了六万厢军,分别负责留守鄂州,防备高季昌的进攻,以及保证从袁州到潭州前线的后勤运输。
如果加上这些负责后勤的兵力的话,吴国此次派出的兵力那就更多了,远在之前各次攻打湖南动用的兵力之上。
九月初,朱思率领左武骧军离开金陵,一路旌旗蔽空,浩浩荡荡的向鄂州进发。
此外,还有两万从各地集结起来的厢军同样在向鄂州进发。
如此大规模的调动,自然很快就引起了马殷和荆南节度使高季昌的注意。
吴军大举增兵鄂州,其目标不是马殷的岳州,便是高季昌的江陵,所以这两方势力立即便警惕起来,同样开始调兵遣将。
其中马殷将平时驻守潭州的两万军队调往岳州,而高季昌则迅速向江陵集中兵力,同时派人去大梁向朱温求援。
相比于朱思的高调行军,李承嗣率领的左腾骧军就要低调得多,一路上大军甚至连旗帜都没打,行军速度同样很慢,一点都没有一支禁军精锐应该有的样子。
一方如此高调,另一方却如此低调,这自然是为了尽量的迷惑敌人,以将敌军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岳州那边去。
不过看起来,他们的计划成功了。
当朱思抵达鄂州,并且开始不断派兵向岳州进行试探时,马殷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了岳州那边,以至于对江西这边的敌情有所忽视。
十月初,王茂章留下两万厢军守鄂州,自己率领四万禁军和一万多厢军出兵进攻岳州。
马殷当机立断,从潭州再次增兵两万,赶赴岳州,准备与吴军在岳州来一次大决战;同时又从其他各州开始抽兵北上,以补充潭州兵力的空虚。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吴军到达岳州之后,却没有立即与楚军交战,而是修筑营寨,做出一副持久战的姿态。
另一方面,当潭州兵力被大量抽调到岳州之后,洪州这边的李承嗣这才露出尖锐的牙齿,从袁州出兵目标直指潭州。
一场大战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