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称帝(3)(2 / 2)
明朝武官的地位是很低下的,这几乎形成了痼疾,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军官,因为文化水平的缺陷,在文官的面前是抬不起头来的,而且科举出身的文官,很快就能够执掌军队,虽然其中也有不少优秀的人才,最终能够脱颖而出,但更多的是不懂军事的文官来指挥战斗,导致了很多战斗的失利,也导致了军官的积极性被严重的挫伤。
在如今这个时代,军队的作用是巨大的,就是在几百年之后,军队的作用也是绝对不能够忽视的,军队是国家的柱石,若是军队得不到重视,军官的地位普遍偏低,想要军队有着巨大的战斗力,那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了。
关于军队的构建,苏天成是耗费了很多精力的,大明王朝表面上有上百万的军队,这里面包括有正规的军队,还有设立在各地的卫所军队,若是按照配置,算起来有几百万了,可惜真正能够调遣的军队,少的可怜,而且卫所军队,基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这样的情况是必须要避免的,军队的人数绝对不能够太多了,否则将是国家的巨大负担,苏天成崇尚的高薪养廉的制度和政策,军队也是一样,不管是军官还是军士,待遇都应该是很不错的,至少养活家人、过上体面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也只有这样了,才能够让军士安心呆在军队里面,国家遇到危难的时候,军人才能够冲锋在最前面,舍弃自身的生命来保卫国家和人名的安全。
关于军队的设置和待遇等等事宜,苏天成甚至与朱审烜、杨嗣昌、范景文等人发生过争议,甚至连身在军队之中的洪承畴和卢象升等人,都没有多说话,朱审烜等人一直都是以前的认识,认为军户制度还是要保留的,认为军队的俸禄不能够太多了,否则军士就会开始懈怠,就会不思进取等等。
苏天成坚持自身的看法,认为军人最为主要的是要有荣誉感,要能够感觉到自身肩负的责任,能够在关键的时候发挥重大的作用,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基于这样的认识,苏天成坚持废掉军户制度,实行招募制度。
其实实行招募制度,这就决定了军士的待遇必须要大幅度的提升,否则是没有谁愿意去当兵的,仅仅招募那些混日子的人进入军队,战斗力也是不能够保证的,一旦军人有了尊严和地位,有了充足的军饷,就会有不少优秀的青壮选择进入军队了。
其次是军队之中军官的设置问题,苏天成的意见,随着形势的发展,必须要设立专门的学堂,对军官进行培训,而且这个学堂的职责,还在于教育和培训新的军官,军官升迁的途径,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根据自身的战功升迁,另外就是从学堂出来的军官,能够得到升迁,这样的升迁模式必须要固定下来,那些因为军功得到升迁的军官,在自身的文化水平不够的情况,必须要进入到学堂里面进行专门的培训。
最后是军队的建制单列,设立都督府,直接负责军队的调动,六部之中的兵部,主要负责军队建设事宜,属于双重领导,同样也要服从都督府的领导,都督府设立大都督一人,进入内阁,位列宰相之职,设立都督一人,协助大都督管辖军队的事宜,军队的调遣,皇帝亲自负责,不管任何时间,调动军队必须要得到皇帝的许可,或者是皇帝的授权。
至于说军队里面的军官,或者是大帅等等,今后一概不兼任朝廷的其他职务,也就是说,军官将成为专业的军人,于此相对应的,军队一般情况下,不准干预地方上的行政事务,独立为一个系统,军队的饷银以及所有的开销,朝廷直接拨付,与驻扎的地方无关。
地方上的治安等事宜,巡检司专门负责,军队不参与维持地方上的治安。
军队人数的设置,暂时确定为五十万人,不能够突破这个限制,普通军士每月的俸禄,确定为五两白银,各级军官的俸禄,都督府和兵部详细商议,尽早确定。
至于大都督的人选,自然是洪承畴了,都督的人选,是卢象升。
苏天成对军队的重视和变革,令朱审烜等人感觉到了一种思路,这是一种全新的思路,也就是军事与民生处在同样重要的地位。
民生是关键,这是历史上的规律,任何的一个君王,只要不是昏君,都是要注重民生的,可重视军队到这样的程度,这是很少见的,这至少说明了,军队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的,统一天下不是结束,恐怕是开始。
军队提到了如此的高度,不仅仅是朱审烜等人没有想到,就连洪承畴等人都没有想到,洪承畴做梦都想不到,自己居然能够进入内阁,成为丞相之一,这也预示着,军队不再受朝廷的节制,直接听命于皇帝了,这也也就能够很好的独立发挥军队的作用了,避免军队受到地方上的干扰,可洪承畴等人也明白,身在什么位置,就要负多大的责任,恐怕很长的时间之内,军队都是有着不少开疆扩土的任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