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殿试(下)(1 / 2)
在做第二道题前,需要给大家科普一下中国古代的盐专卖制度。
大家都知道,盐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人类是离不开盐的,所以要是谁垄断了盐的制作与销售,那将是暴利,可以轻松积累巨额财富。
盐专卖制度也称为“盐榷”,起始于汉武帝时期,由于对匈奴的战争,消耗了汉帝国大量的财富,所以汉武帝便想了一个办法,盐铁专卖,即垄断盐和铁这两种人民日常生活必须用品的制作、运输、定价、销售,于是乎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后代统治者便有样学样,继承并发展了盐的专卖制度以敛取巨额财富。
总的来说,垄断制度都差不多,可以浓缩成八个字:民制、官收、官运、官买。即政府强制低价收购再高价卖出。为了打击民间竞争对手,政府规定,禁止私人运输和贩卖盐,违者杀头等,处罚非常残酷。
以上“八字方针”是盐专卖制度的核心,但可以看出,“八字方针”是有漏洞的。
漏洞一:官方的人力无力有限,那些偏远的地区,政府无力设立专卖店怎么办?偏远地区的人也离不开盐啊。于是第一个漏洞补丁出来了,那就是偏远地区的商人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批发盐,然后再去零售。这样就弥补政府的不足了。
漏洞二:运输盐的部门把盐中途盗卖了怎么办?随便编个理由,比如说大水冲走了,强盗抢走了,你还能把他们怎么办?所以第二个补丁出来了,那就是用灰色收入鼓励运输,比如规定这1条船一批运盐1斤,你装了11斤,我这边只入账这1斤,多运的1斤就给你们运输部门。这即保证了运量,又奖励了运输部门的积极性。要知道,“八字方针”中最重要的就是运输这个环节。
漏洞三:销售环节做假账怎么办?古代记录技术比较差,做假账简直不要太轻松。要是收购、运输、销售三个环节联合起来做假账呢?那就更要命了,假账做得天衣无缝,政府白花花的银子钱流入了私人腰包。所以第三个重磅级别的补丁出来了。那就是政府只管收购,其他的不管了。比如,你要来卖盐,可以,先真金白银的把钱交到中央账户上,然后给你一张单子自己去盐场提货。这样政府不仅杜绝了各部门联合起来做假账,还连运费都省了,坐在办公室等着收钱就行了,这真是天才的创造。宋代开始实行这种制度。
中央开票办公室叫:榷货务。同时也代开茶叶、香料等垄断产品的票。
开出来的票叫:盐钞。
是不是这样就能轻松垄断盐专卖了呢?这显然还有一个重大的漏洞,那就是“外国”盐业的竞争。
政府你能轻松收拾国内老百姓贩卖私盐,“外国人”你该惹不起了吧?实际上北宋政府为了杜绝“外国”盐入侵本土市场,还真和周边的西夏、辽国干过架,可是没打赢。
中国盐资源分布不均,古代主要分布为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盐(北宋掌握、西北青海和内蒙一带咸水湖制的湖盐(西夏和辽国都掌握、以及西南四川一带的井盐(北宋掌握。
这道题目的背景就是西夏的青白盐入侵大宋的市场,因为西夏的盐便宜,大宋的盐贵,所以“贩盐者猖獗不止”。
所以这道题就简单了,就是一个关税问题,通过设置关税来形成贸易壁垒,保护本国的市场。关税抽得高,国外产品进入本土市场后自然就卖得贵,消费者都是用脚投票的,哪边便宜就买哪边。北宋时候是没有关税这个概念的,所以这道题我来说就是降维打击。
道理是这样一个道理,但还得用文言文写出来。
臣闻言: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今贩盐者猖獗不止,此利之所驱也。然利者,必因势而治导。
私盐之所以难禁,皆在于以禁阻逆其势,不以疏导取其势。夫势者,顺之者昌,逆之则亡。
治盐之法,必在疏导!
如何疏导?守关隘以收其税,名曰关税。
守关隘,凡过往盐商,皆以其售卖之地远近而收税,远者多收,近者少收。凡缴税者,发放通关凭证,凭证通行;拒缴税者,则拒之于关外。
关税之法,其利有三:
一则控物价,使西夏之青白盐输入我境后价贵,价贵则民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