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七、吐哺归心自可耀(三)(1 / 2)
二九七、吐哺归心自可耀(三)
“大战结束后,小侄回了一趟襄安,献贼又将我的细柳别院给平了。(《》)”
过了正月十五,南`京城仍然沉浸在喜气洋洋之中,城中的富商们接到了衙门里的劝募文告,为前线“劝捐”。但这笔钱他们出得倒是真心甘情愿,毕竟,若是流寇真占了滁`州,或者渡过长江,他们莫说家财,就连性命都堪忧。
方孔炤差遣已毕,在正月十二就回到了南`京。他再留在滁`州,就未免有与李觉斯、刘大巩抢功劳的嫌疑。到了正月十八,俞国振也回来,一来就是拜访他。
“可有人伤着?”
“那倒是没有,在得知流寇围庐州时,小侄就已经将人口转移,而此后桐`城杨令遣人来报信,周围村子也就是烧了些房屋,小侄已经令人带银钱去相助重建。”
“人无事就好。”方孔炤看着他,然后笑了笑:“此次当真是托了你的福啊。”
“子仪虽非伯父亲生,伯父却待她与亲生女儿并无二致,小侄与密之兄长,更是如同手足一般。能为伯父做些事情,也不过是一片孝心,伯父何必挂怀?”
这翻话说得方孔炤老怀弥畅,他知道俞国振聪明,两人间用不着那些虚礼,因此直接说道:“卢总理对我说了,果然如你所料,他要荐我为湖广总督。”
俞国振虽然对明末之史有一定的了解,但他熟悉的是方以智,而不是方孔炤,因此并不知道方孔炤在原本的历史中,在年余之后确实任过湖广总督。他所谋划的,无非是湖广乃通往钦`州陆路的必经之途,而且流寇祸乱中原的局面,一时间很难改变,他正可利用这个机会,将受流寇荼毒的百姓,迁到钦`州来。
“小侄就预先恭喜伯父了。圣堂”俞国振笑道。
“你可有卢总理与流寇的消息?”方孔炤又问道,他知道俞国振在南直隶有自己的情报网,某些时候,消息传递的速度甚至还超过了朝廷的快递。
“倒是有些。”俞国振说到这忍不住笑了起来:“史道邻只怕又要伤脑筋了。”
卢象升与祖宽追击张献忠,在庐`江与桐`城之间赶到,而张献忠再度断尾求生,这一次他丢得更彻底,几乎将家当都败尽,近二十万人,只有不到六万逃回了英霍山区。
在安庐地界内的几次大战,卢象升擒获的流寇俘虏数量就有十万人之多,加上被流寇残破了家园的灾民,又是数十万人嗷嗷待哺。虽然这一次流寇的为祸没有去年严重,但对于安庐来说,仍是令人焦头烂额的事情。要安置大量的灾民,又需要钱粮,要安抚关宁军和天雄军,仍然需要钱粮。史可法现在只怕不得将自己的官袍都抵押出去,换得钱粮来解决自己的麻烦。
这次俞国振却是稳坐钓鱼台,根本不去找他了。
“史道邻也是运气不佳,此前张玉笥督抚十府无事,他才巡抚两府,便屡遭寇犯。”
方孔炤对此也是摇头苦笑,然后他温声道:“不是看着史道邻,而是看着百姓,你能帮便帮一把吧。”
“伯父如此吩咐,小侄自不敢辞。”
“你襄安的细柳别院又被烧了,亲事就放在南`京来办,你看如何?”
两家为俞国振与方子仪定下的亲事,是二月十八,此时离大婚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俞国振点点头,他在南`京城也有产业,虽然院子不算太大,好在他家中人口也简单。
又商议了一下婚事的安排,方孔炤道:“密之帮你寻了几位朋友来,我也见过了,都是极有学问的,你若有空,不妨亲自登门拜访,也显诚意。(《》)”
“哦,不知是哪几位。”俞国振闻言一喜。
他现在相当缺能通民政的人才,钦州倒还罢了,胡静水在会安做得虽然不错,但他是个开拓型人才,却不是管理型的,至少在处理日渐复杂的民政事务上,他渐渐显得力不从心了。
但这些方以智荐来的人,俞国振不会一开始就把他们放在重要位置上。读书人历来的通病是眼高手低,先得进行一番培训,然后再考虑根据能力安排合适岗位。实在没有合适的岗位,俞国振给他们弄一个儒家学术研究中心,专门负责对儒学进行曲解,就和徐霞客一样,搅得儒家特别是东林陷入理论争吵中,也是一件美事。
当“读书人”把脑筋用在这些理论争执上时,至少可以让他们少一点精力用在扯后腿上。
“几位都是科途不甚得意者,你自己去寻密之问吧。”方孔炤没说,而是直接打发走了俞国振。
方以智有自己的宅院,离方孔炤寓所不远,所以没一会儿,俞国振就到了。如今方以智腰包里有钱,他性喜奢华,家中多蓄僮仆,因此当俞国振到方孔炤门时,就已经有僮仆见到,报与方以智听了。此时听到俞国振上门拜访,他哼的一声:“告诉他,我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