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决斗不是请客吃饭(上)(1 / 2)
天蒙蒙亮,刚刚从东方透出那么一点鱼肚白,紧闭了一整夜的长安城门隆隆推开,十数名大隋军士精神抖擞地从城门洞里小跑出来,分列在两厢。
在城外守候多时的乡农和旅人们熙熙攘攘站着队往前走,依次接受检查。猪羊的叫声、孩子的啼哭声、女人招呼丈夫的喊声,还有车夫的吆喝声……混成一锅沸腾的热粥,给寂静的长安古城带来了闹忙的生机。
这天是唐国公李渊提兵入京的第二十三日,在起初的一阵恐慌和兴奋过后,长安城正渐渐进入正轨。
入城的李唐大军原本做好了最坏准备,谁晓得接收过程异常顺利。不仅长安城里的大多数权贵豪绅对李渊的到来纷纷致以最为热烈最为真挚的欢迎,城中的老百姓也爆发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热情和能量。
快三年了,昔日贵为大隋帝都的长安几乎成了没人管没人问后娘养的孩儿,恶鬼妖魔肆虐,盗贼匪徒横行,别说晚上就是大白天的正经姑娘都不敢出家门。
往日繁华热闹的商铺街市接二连三地关门倒闭,城里的大户人家也争先恐后地携家逃跑,遍目萧条冷冷清清,连麻雀都懒得飞进城里找食吃。
现在好了,不仅唐国公李渊来了,还带着十几万威风凛凛军纪严明的将士。入城没几天的工夫,长安城中的治安与秩序登时好转,跟着又处决了几个杀人越货作恶多端的亡命之徒,着实大快人心。
老百姓们的心一下子定了——皇帝忘记了咱们,朝廷不管咱们,可唐国公李渊还惦记着咱们!他是咱们的大救星,他是长安城的金太阳!
很快乐府曲坊里就传出了欢快的歌谣,以京城百姓独特的秦腔唱响出来果真别有韵味。
紧跟着市井街坊间偷偷流传开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十八子得天下”。
据说有人听说这个秘密后,当晚就找了五个通房丫头彻夜奋战不停,说什么也要给家里凑足十八个小子。
前两年逃离的富绅商户、权贵名流逐渐回归家园故土,每天都能看见载着沉重行李的车队从长安城外的官道上络绎而来源源不绝。
所以连日来把守城门的军士显得分外忙碌,他们都是跟随唐国公从太原府进京的老兵,如今担负起了保卫大隋帝都第一道门户的神圣职责。
忽然,在排队等候进城的人群里不晓得是谁大惊小怪地喊了一嗓子:“快看啊,癞蛤蟆拉车!”
大家伙儿闻言急忙忙扭头顺着那人手指的方向望去,连守城的军士也忍不住好奇地踮起脚往北张望。
远处的官道上缓缓驶来一辆大车,车架犹如一只扁平狭长的大木箱,上面斑斑驳驳五颜六色,不知是涂了什么东西。
车厢前头懒洋洋地靠坐着一个年轻人,手执长鞭晃晃悠悠地驾着车。
一头通体血红浑身一闪一闪地亮着妖光的癞蛤蟆四脚着地在前头拉着大车往前走,速度居然比两旁的马车还快。
不一会儿,这辆古怪的大车便来到了城门口。大伙儿一窝蜂地围了上去,好奇地打量着这头拉车的癞蛤蟆,七嘴八舌啧啧称奇。有几个胆子大的年轻人备不住同伴的怂恿,偷偷伸出手往癞蛤蟆的光脑门上摸去。
还没等手碰到癞蛤蟆,突然就觉得身子像是掉进冰窟窿里一样,冷得直打哆嗦,又惊又奇地赶忙退开,叫嚷道:“他娘的有古怪,好冷!”
坐在大车上的年轻人笑嘻嘻的好脾气,瞅着围观的人群道:“各位乡亲,各位父老,大家放心摸,绝对有毒无害。有谁想试试的,到我这儿来报名缴费。十两银子摸一下,二十两银子摸三下,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大伙儿听得目瞪口呆,瞅瞅癞蛤蟆,望望年轻人,无不觉得这是个埋没在民间的商业奇才。
癞蛤蟆可不领会众人的热情,它冲着人群目露凶光呱呱怪叫,实在担心有哪个不知死活的家伙真的交出十两银子来摸自己。怪就怪年轻人不讲明白,如果只摸脑袋也就罢了,若摸的不是地方,往后自己哪还有脸混?
它曾经尝试过勇敢反抗,以争取本应当属于自己的权利,然而结果却是差点连蛤蟆也做不成,被丢进一口不知道放了啥调料的油锅里炸了整整一天一夜,等捞出来时外焦里嫩满身尽带黄金甲。
它悲哀地意识到,不怪自己无能,只怪自己命不好,年轻人轻轻巧巧地转转念头,自己就像上过发条一样,闯刀山过火海,拿大鼎碎大石也要一往无前。
所以对于年轻人施加在自己身上的种种虐待和迫害,小桃红早已懂得了忍辱负重的道理,但这无碍于它把一口恶气撒在那些凑热闹的人身上。
众人看到这只血红妖艳的癞蛤蟆张开血盆大口突露凶相,从长长的舌头上滴下粘乎乎的一滩腥气难闻的东西,都吓得连忙后退,惊叫道:“这蛤蟆有毒,不能碰!”
但不怕死的人总是有的,而且是位豆蔻年华娇媚绝伦的红衣美女。
她从一辆装饰华贵的马车里跳下来,走近年轻人道:“我可以试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