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致良知与知行合一(1 / 2)
卢植惊讶于袁树对自己本家的辛辣批评,但是细细一想,也觉得袁树说的很有道理。
前汉之时,儒生们生机勃勃,为了探寻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目标,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理论并且付诸实践,确有光芒万丈之感。
可现如今呢?
谶纬,玄之又玄的东西,与神鬼之说纠缠不清,这分明是孔子最为警惕的事情。
钻营,把学识作为当官掌握权力的阶梯,不为进学,只为做官掌权,鱼肉百姓,为自己谋利。
朝中乌烟瘴气,地方黑幕横行,入目所见,皆是狼心狗肺之徒,哪里还有一点圣人门徒的模样?
贫者难耐凄凉,富者不能乐业。
贫者生存困苦,但也有想要富贵的心,不能安于清贫。
富者得了富贵还不够,还要更加富贵,更加富贵也不够,还要更加更加富贵!
富贵到头,为的是什么?
家财万贯,万顷良田,最后,又能如何?
更可怕的是,这种情况直接加速了贫富差距,让贫者连活都活不下去,于是,只剩下造反这一条路可走。
当今大汉的局势,完全和袁树所说的一模一样!
卢植深吸了一口气,强忍心中震撼,双目紧紧盯着袁树。
“袁君小小年纪却有如此深刻的看法,卢某敬服!那么袁君既然看到了,是否想过该如何应对如此局面?”
“想过。”
“如何作为?”
“成为圣贤。”
袁树缓缓道:“就是那四个字,成为圣贤。”
“成为圣贤……”
卢植难以理解,追问道:“且不说如何成为圣贤,成为圣贤就可以了吗?”
袁树点头。
“因为重塑已经崩塌的精神基础,需要一个圣贤般的人物站出来,赢得众人敬仰、信任,从而为众人重塑精神基础,带领众人重新出发,这一切,非要一个圣贤不可。”
“这……”
卢植面色错愕,又皱眉苦思良久,始终不得其法。
“如何成为圣贤?什么人才是圣贤?而且如袁君所说,儒家学子的理想已经崩塌,克己复礼是无法实现的,那又该如何重塑?”
“要想重塑精神基础,必须要知道曾经失去的精神基础是如何失去的。”
袁树笑道:“孔子以为,礼崩乐坏、天下大乱,正是因为失去了周礼秩序的缘故,只要回到周礼规范的制度之下,一切都会变好起来,所以他寻求克己复礼之道,到王莽时,天下儒生都知道了,克己复礼是不可能的。
孔子的这个理想,破灭了,无法实现,天下无法依靠克己复礼而重归和平、繁荣,所以,我们要寻求到一条全新的让天下复归和平、繁荣的道路,由此重塑精神基础。
使天下安定,使老有所养、幼有所扶,使天下无有饿殍,无有仗势欺人、为非作歹,这些美好的理想,是吾辈共同的追求,然则如何追求,如何实现,这便是一个最直接的问题,现在吾辈知道了,克己复礼,不行。”
“那如何才可以?”
卢植完全被调动了心念,忙问道:“克己复礼不行,老死不相往来也不行,依法治国也不行,那么,兼爱非攻?兼爱非攻是否可以?”
“我不知道,因为没有执政者实践过。”
袁树笑道:“卢君,我才十岁,没经历的事情太多了,你若是指望现在就从我这里得到可以使用的方法,那么我成了什么人?天生圣人?”
卢植恍惚一阵,忽然觉察到自己面前端正姿态坐着的是一位小童,而不是一位白发长须的老者。
只是这小童的目光太过锐利、思维太过敏捷超然,自己居然在不经意间把他当作了导师一般的人物。
于是他不由得自嘲。
“也是,袁君还是童子,我却向你追问那么多,这……呵呵呵……袁君,你不要见怪。”
“当然不会。”
袁树摇了摇头,说道:“发现问题容易,追究问题的根本也不算太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相对比较难,而最难的,莫过于实践,我现在只走到了第三步,尚未迈过去,所以不能告诉卢君什么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卢植闻言苦笑连连。
“袁君小小年岁,已经到了第三步,而我痴长袁君十六岁,却连第二步都没有走完……”
“卢君无需懊恼,这世上,多的是第一步都没有迈开的人,卢君已经迈开了步子,开始走第二步,这已经很好了,比起那些貌似求学问道实则求田问舍之辈,卢君才是未来的国之栋梁。”
听袁树这么说,卢植倍感羞愧。
“我这样的人,如何能算国之栋梁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算身居高位,又能如何?袁君,你说呢?”
袁树想了想,还是笑了笑。
“卢君所忧虑的,我当然清楚,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卢君,我听说若要救人,先要救己,自己都不曾得救,更何况救人、救国?”
“若要救人,先要救己……”
卢植喃喃道:“如何救己?袁君,你想过吗?”
“我想,应该是……致良知。”
袁树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得出正确的结论,去做正确的事情,以达到知行合一的地步,重塑人之精神,从而挽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