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三章 兵围九江(1 / 2)
尹旭下令修筑的洪都城,与后来历史上的洪都新府的位置略有不同!
越国最近修建的洪都城,位于彭蠡泽东北角,紧邻大江。是一个两面环水,背靠江东的城池。
此处属于豫章郡,本来是越国的西北角,边境重镇。
但是当越军西征夺取临江国和九江国的土地之后,彭蠡泽救彻底成为越国的内湖,正好位于国土的中间位置。
尹旭有意迁都洪都,就是看好这样一个居中的位置,从而有效地控制东西两侧的广袤国土。
当然了,要成为一座都城,很多方面都必须要慎重考虑,比如财力和物产的供应,最为重要的就是军事防卫。
在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国都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之前西楚国丢失彭城,虽然项羽率军很快将城池夺了回来,但造成的恶劣影响还是难以控制,西楚国从此开始走上一个下坡路。
血淋淋的教训摆在眼前,洪都城的安全防卫自然不容忽视。
尹旭一早就有了迁都的想法,因为特意命令蒲俊在此驻扎,修筑城池的同时,训练水军。
洪都的东南方向是越国的江东故地,如今已经经营的铁桶一般,民心归附,繁荣安定,自然不需要担心。
北方隔着大江就是九江国,可能过不了多久,九江国就要彻底沦为项羽的属地。西楚国的兵锋可以威胁到江东,但是尹旭并不担心,毕竟项羽现在的第一要务是汉国刘邦!
而且越国水军强大,在此基础上凭借着大江天险。还有彭蠡泽的水域,形成了一道完整的防线,安全上并没有太多问题。
防守无虞,这只是军事战略的一方面而已。尹旭的想法是攻守兼顾,从洪都出发。无论是向西进攻沔水(汉江)中上游,威胁关中与河洛,还是向东北上淮南,进攻西楚国都很方便。将杜成功迁到这里来,正表现了尹旭北上的决心。并非付诸于行动。
当然了,成为都城之后,洪都的消耗将会非常的巨大,好在背后与会稽和番邑这两个富庶之地位支援。彭蠡泽和大江形成的水运将会非常便利,交通便捷也是城池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尹旭本来就存了开发豫章和彭蠡泽一带的想法,北方迁来的人口很多都聚集在这里,如今迁都之后必然会成为南方的一个政治和经济中心。
很大程度上加速彭蠡泽一带的开发。对于促进越国国力增长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权衡之下,越王尹旭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当然了,几位重臣也都很清楚此事的重要性,鉴于九江国的战事尚未结束。为了安全考虑。全都建议越王慎重,至少在蒲俊和章邯全部拿下临江国,九江国战事结束之后进行迁都计划。
尹旭知道重臣们的也是为了安全考虑,自然不会急在一时,不过已经命人开始在洪都城修建新的越王宫。
随即越国君臣的目光全部都集中到了九江国,这里正发生着一场对天下形势有着重要影响的战事。不过很多人已经预料到了这场战争的结果。现在期待的不过是这场战场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尽管是注定的事情,但是其中也有着不少的人为因素。
英布的九江国的国力相比中原诸侯来说。算是相当不错的,英布本人也算是一个英雄人物。结果现在的局面却非常悲剧,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九江国存在的位置已经威胁到了西楚国的安全,一旦他们出现问题,项羽是不会容忍他的。
在这样的状况下。英布更需要处理好和西楚国之间的关系,很可惜的是在这段时间内英布并没有做好这一点。而且自身的实力并未发展壮大。等到最后生死存亡的时候,为时已晚。
其实如果九江国能有一个合适的盟友,联合起来或许能够有一定程度的自保。英布选择了汉王刘邦,可是这个时候刘邦不可能给予他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说实在的,在这个时候,英布有种感觉,自己被刘邦利用了,这种感觉让英布很是不爽,很苦闷。
但是现在已经这样了,英布心中虽然愤怒,但大敌当前,根本没有和汉国翻脸的可能。不然的话,九江国将处于腹背受敌,孤立无援的地步,自己也将会落得里外不是人。
许多的痛苦英布只能默默地承受着,面对龙且率领的西楚国大军,英布只能默默地承受着。
六县,英布的军队刚刚撤回这里。
撤军并非英布有意而为之,而是被龙且逼迫到如今这个地步!
在淮水一带激战三个月,最终以九江军的失败而告终,龙且凭借自己的勇猛和西楚国强大的兵力一句攻克九江郡,英布战败。
节节败退之后,唯有退回都城六县,这里已经算是他最后的防线。
在这个时代,都城对于诸侯国的意义非凡,若是都城陷落,基本上就等于灭国了。像西楚国之前的彭城之失毕竟只是个例,九江国已经没有其他多余的实力,城破则国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城外,项声匆匆走进大帐。他是项羽的族人,地位不低,但是资历和战功远远不及五大将。此番项羽让他跟随龙且在九江国内作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要他积累战功和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