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分忧(1 / 2)
第207章 分忧
应天府的乡试刚刚结束,一众在城中等着放榜的学子,不仅从邸报中了解到清查军屯一事,也看到了自淮扬二府传过来的消息。
在当日,学子们并没有太大的动静,也没什么人谈论此事。
清查军屯,那是军户的事情,和他们这些读书人毫无关系。
就在第三日,情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几十个学子齐聚在应天府门口,齐齐举着状子,要求为族人伸冤。
而在这些学子身后,还聚集了上百个百姓。
这些人身份各异,有衣着光鲜的富商,也有衣衫褴褛的流民。
所有人都是一个口号,要求朝廷无条件释放在押人犯,并出具告示,为那些世家大户正名。
这些人的理由很是简单,比如某县某大户,常年资助县学,修路铺桥,为县中做过无数的善事,绝非大奸大恶之辈。
而他们隐占的官田,都是从卫所承租的屯地,并非是巧取豪夺而来。
而且这些读书人翻阅朝廷的旧闻,也搬来了极其正当的理由。
世宗显皇帝曾有旨意,凡军中屯田,三年起科,十年非有军士补役,佃户承租屯地即归其所有。
这帮学子们聚集在江南贡院的门口,任凭贡院的官员如何劝说,始终不肯离去。
不过半日的功夫,又有其他的学子赶来声援,要求朝廷立刻放人。
学子不同于一般人,是朝廷的希望。
在这些人当中,有着大明未来的知县、知府、布政使。
说不定,日后还会有人入阁拜相,成为国之栋梁。
原本淮安府趁着乡试期间清查军屯,就是想趁着这帮学子考试的时候,将此事办成铁案。
哪知即便是铁证如山,这些学子们依然视而不见,叫嚣着要为义理讨个公道。
眼见着学子越聚越多,贡院不敢贸然处理,当即命人将此事上报给应天巡抚张国维和应天知府王忠孝。
直到张国维和王忠孝亲临现场,向学子们承诺,朝廷一定会妥善处理此事,那些学子们才总算消停了下来。
而在淮安府治所山阳,那些没有参与乡试的学子们,则闹的更是声势浩大。
他们带着自己的族人或百姓,走上山阳的街头。
数以千计的人围在淮安府衙门的门口,要求淮安府给一个公道。
然而刘大才却没有太多的顾忌,听淮安府训导阮诘劝说失败之后,当即调用了知府衙门的兵丁,准备强制驱赶这些闹事的学子。
“府尊,这些学子可都是正经的举子,万万不可轻动刀兵啊!”
眼见着几百兵丁蓄势待发,阮佶登时慌了神,忙出言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