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倏忽(1 / 2)
以往是政局不稳,加上国库空虚,群臣哪怕是想到此处,却也不敢贸然提及此事。
经过了这两年的经营,又有前面的一场胜仗,朝局稳定了不少。
朱慈烺也越来越理所当然的将一些朝事,交给了内阁和司礼监去处理。
朝臣越发的觉得,需要为他们的这位皇帝找点事情做做才行,不能让这位年轻有为的皇帝懈怠下去。
为了增加说服力,几位重臣还找到了宗室里几位亲王,希望能一起向皇帝进言,提醒皇帝除了治国之外,还要担着开枝散叶的重任。
只不过,如今宗人府中的几位亲王,经历了这几年的而颠沛流离,如今难得享受起清闲日子,却是没人愿意掺和此事。
在原汉王府、宁河王府和黔宁王府基础上建造的十王府,已于年初竣工。
福王朱由崧第一个搬了进去,这些日子正满城打听,四处搜罗好玩的奇珍异宝;潞王仍旧居住在聚宝山上的别墅内,每日里呼朋引伴,与一堆的文人墨客和韵唱酬;惠王朱常润在高座寺里挂了单,每月有半个月都在寺内闭关参禅;桂王朱常瀛,因去年年底才被送到南京,这半年一直是提心吊胆,生恐惹出什么风声。
唐王朱聿键倒是一直参与政事,听说了内阁的想法之后,非但没有搅合进皇帝的私事,同时还告诫宗人府的其他官员,在劝皇帝纳妃一事上,务必要保持中立,不能听信那些朝臣的花言巧语。
有了朱聿键的提醒,任凭朝臣如何拉扯,其他宗室子弟皆是对此避而不谈。
想想也是,宗室非但从中得不到好处,平白惹来皇帝的猜疑,何必去趟这一道浑水?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还是由礼部尚书钱谦益提出了广纳后宫的提议。
朝臣们对此热情高昂,在朱慈烺明确拒绝之后,仍是极力劝朱慈烺采纳意见。
接连持续了十几日,朱慈烺实在是不胜其扰,干脆暂停了早朝,惹来朝中的一片非议之声。
当然,群臣们并不敢无端指责皇帝,只好把矛头对准了皇后赵云蘅和她身后的赵家。
有明一朝,只有在太祖和成祖时,因多和武将联姻,外戚多有声名显赫的功臣。
其后皇后多在民间遴选,以外戚身份封侯的人寥寥可数,且封侯的那几位,都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
似赵世安这般,仅凭着女儿皇后的身份,身不动膀不摇,不但在短短的两年内封侯,赵家也从低贱的商户,一跃成了福建数一数二的大家族。
这让那些读一辈子圣贤书的官员做何感想?
平时以赵世安为首的赵家很是低调,几乎在朝中没有什么存在感,群臣们的注意力也没放在赵家身上。
眼见着皇帝听不进臣子的劝谏,许多御史便另辟蹊径,盯上了赵家。
既然皇后和赵家手皇帝如此恩遇,不妨借着参奏赵家,逼着皇帝接受建议。
如此一来,朱慈烺对群臣更是抗拒,索性直接躲到了后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