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 书院(1 / 2)
宥阳地处金陵,文风鼎盛,期间出过不少举人,进士,秀才,乡野民间多士子,每逢科考时,人流海量竞争激烈,衍生而来的是乡里富商多修建赞住书院,修桥补路,为子弟谋条出路。
在宥阳读书可以兴家,读书可以无后顾之忧。
正是应了宋朝当家人的那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一句话就说完了,只要你书读的好,表现出足够高的潜力,不用等你出门去问询,大把富商豪族早早就登门将你所有事情全部给你包了圆。
投资年轻士子书生,已经形成一股潮流。
书生读书有成,不需要专门放下身段回馈乡里,只需年老,回乡教书就行。
上上下下齐心合力,这才在宥阳带动这股风气,形成一套默认的规则。
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开智,每年大量的年轻小伙进入书院读书,读书有成后,或继续进学,入世当官,或经商,或教书育人。
宥阳人才多,士子游学,天南地北,关系网自然越走越密,每逢回来,总能带来最新的消息回来,带动了本地的商人在外游走的积极性,刺激了工商业的发展。
商人在外经商,见多识广,自然知道,全国各地的地形,人口,习俗,风气以及环境,走过的路,天然就形成了商道。
古话说的好,人离乡贱,出外经商,没个亲朋好友照顾,易出意外。
借助读书人游学的风气,商人商队提供外物资助,护送介绍一路的风土人情,顺带商品买卖,改善士子住宿环境。
士子们提供身上的天然光滑,为商人经商提供天然的保护伞,互有回报,双方都尝到甜头,自然形成了独有的默契。
每年两次书院安排的游学都是宥阳的大事,游学的路线安排不但是为了学子,同时也是为了本地的商户百姓。
大型游学活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单靠书院,无法保证学子安全,支撑不起消耗。
商人组织大型商队,乡里乡间游商散户趁此机会也会跟上商队一同出外增长见识,学子出面打通官方关系。
三种阶级人员,为了共同的利益诉求,合流在一处,表面上的风光自然不足以外人道。
背后的交易,利益分配,没点分量地位,自然没份。
曹家短短十几年不到,能够在宥阳站稳跟脚积攒现在的家业,主要靠的就是承接每年游学活动的行程安全。
手过肥肉粘上油,曹家本就是武将出身,强龙硬压地头蛇,自是将本地的坐地户给好好收拾了一遍,通过武力打开局面。
曹家打的一拳开,后面百拳自然来,吃的是刀口舔血,如履薄冰的活,在外得罪的人那是海量,本地仇家也不少。
这一年多来,曹坤之所以能够安然无恙,靠的就是书院背景,本身小有才名,受本地规则的保护。
鹿鸣书院,成立十年,在本地有口碑,十年来培育出不少学子,特别是最近两年,英才辈出,书院本身是曹家出资建立而成,悉心经营多年,终究有所回报。
曹坤一大早坐马车被安排来到书院拜见夫子,准备重新进学读书,刚进书院大门,就能听见学子的读书声。
学院分班,大中小班,不以年龄而分,而以学识为分。
有先生多名,区别分类分开教学,学院旁另外设有杂院,传授工农百科技术,专门为学院服务。
青藤先生,庄钧与曹家祖父有旧,前两年被曹父死皮赖脸的请来坐镇书院,正在后院清净休息。
曹坤在老黄的引领下,一入书院,直奔庄钧。
面对眼前的老者,曹坤显得十分拘谨,问安过后,安静的站在一旁听候。
庄钧放下书本,喝着茶水,纸扇轻摇。
好一排清流人物,潇洒肆意,书卷笔墨气息油然而生,古代大儒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