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拒绝和谈(1 / 2)
第98章拒绝和谈
王象乾也出列奏道:“没错,正是此理!说实话,臣初看战报,亦难以相信,那弗朗机人之方阵竟如此犀利!臣欲请将此阵广发诸军习之!假以时日,建奴可破!”
朱由检看着大臣们这么亢奋,缓缓叹了口气。
理是这么个道理。
毕竟先前无论怎么议,几乎都是退守才是良策,结果万万没想到卢象升竟然真依靠着方阵守护火炮给打赢了此次建奴来攻。
这西班牙方阵还是他纳入武学院课程,他只凭直觉,觉得可能对建奴有效,但到底有没有效果他也是不太清楚。
现在看到,确实有效。
但在有效的情况下,也只是让建奴退兵,甚至都没有能全把来犯建奴留下,然后彻底重创建奴。
要说其中重创,怕也是那个叫丘向勇的百户偶然间宰掉的阿巴泰来的更加重要。
可仍然无法否认,这是一次振奋人心的胜利,起码在观念上是非常重要的胜利。
它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建奴野战只是很强,并非真的无敌。
起码在他们无法端掉火炮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在局面上获利。
而方阵,则给予了火炮不被建奴重骑兵端掉的可能。
甚至,一旦火铳装备到位,还有着用这个方阵平推的可能。
朱由检道:“户部赶紧拨出钱来,把抚恤金以及诸多奖赏落实,今年就要落实,这场胜利是死去的一万五千多个将士换来的,抚恤金就按卢象升提的标准,没道理朝廷获此大捷,反而给不出来许诺的抚恤和战功奖赏。”
毕自严自然肃然点头应下。
这是该给的钱,他自然不会吝啬。
朱由检道:“而关于第二件事,也就是黄台吉所说的议和之事,你们怎么看?”
众臣忽然沉默了起来。
这种沉默是诡异的。
因为这并非是大臣们没有自己的观点。
而是这个议和本身就是个个人政治的问题。
提出议和两个字,都有可能遭遇到众叛亲离,千夫所指的下场。
无他,因为大明目前就是这么个政治氛围,而纵观整个大明议和,上一次议和还得追溯到穆宗的隆庆议和。
但饶是隆庆议和,那也是让俺答归顺,甚至因为俺答通贡开市遭至当时辽东、蓟镇的土蛮部眼红,从而也发兵要求和大明达成封贡关系,然后被大明出兵拒绝。
哪有像现在这样被侵占如此多的领土后再被议和的?
又不是大宋。
而且更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皇上到底愿意不愿意和建奴议和,这才是核心的关键。
倘若皇上原意,他们态度坚决反对几次之后,也就半推半就,反正是皇上要议的。
可若是皇上没这心思,或者意志不坚定,不愿意达成此议,那他们也只能抱歉了。
反正这锅他们是真不敢背。
除非是建奴愿意滚出塞外,把整个辽东归还,那才能有底气的议和。
但是场间的诡异沉默,总不能真任由下去。
袁崇焕率先提出了反对意见。
“臣以为此乃缓兵之计!”
朱由检面色平静:“卢象升亦有提及,这很正常,蒙古诸部已经被黄台吉邀请至沈阳会盟,要说他们会就此罢休,那才是笑话,但朕不是说这个,朕问的是,黄台吉这次提出了的议和,究竟能不能议?”
袁崇焕沉默了片刻,低声道:“臣若说不能议,也是违心,毕竟黄台吉愿意退让出义州……可若说能议,也未免更加违心,自辽东失陷,百万辽民生灵涂炭,况辽东自古以来便是大明之疆土,此时议和,怎对得起大明之列祖列宗。”
王象乾道:“臣倒是觉得不要白不要,卢象升禀报中所言有提及,黄台吉所求,定是发兵蒙古,且让出义州也是应有之理,便是他不出让,以义州之近,他胆敢发兵蒙古,义州迟早亦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他现在提出议和,也不过是顺水推舟,臣以为,若真要有诚意,当要求他直接归还广宁。”
“此言不妥!”马士英出列奏道,“若是黄台吉真愿意了又该如何?莫不是辽东之地便尽弃之与之议和了?”
王象乾看了眼马士英,旋即道:“臣没有说过这样话,臣只是说,可以以此反击黄台吉。”
马士英摇头道:“可你没想过,你这样与黄台吉讨价还价是没有意义,若他真愿意归还了广宁该如何?届时出尔反尔又不认账?岂是大国所为?”
王象乾顿时有些生气了,他道:“若是广宁可还,那便是暂做修养又如何?依托广宁固守,之后再徐徐图之,慢慢蚕食,自古兵不厌诈,哪有说议和便不能打的道理?”
毕自严道:“若是真能暂时休养生息,对大明会有利,当下大明亦正是需要疗养。”
“天真!给了建奴喘息之机,真让他打出了蒙古,他们焉有止步之理?况且,他们要求议和还要互通边市,这不等于资敌?待他们喘息过后,定然也还是会往大明掠夺,哪有这样的道理!”
袁崇焕也道:“臣也以为义州可取之,但广宁,建奴应当是不会让,臣曾接祖大寿之书信,他言及,建奴怕是有意让出义州,随后便在医巫闾山固防。”
听着大臣们议论纷纷,朱由检却忽然想到,如果自己亲赴边关议和,那么按照对等原则,黄台吉肯定也得亲自出面过来,那到时候自己把他咔嚓了,岂不是一了百了?
不过这个念头也只不过一闪而过罢了。
不说他能否去得了边关,就单说真杀了黄台吉,建奴便不攻自破?
怎么可能。
黄台吉死了,不还有一多尔衮?
“既然建奴目的是打林丹汗,那要不要支援林丹汗?”
这时候朱由检忽然听到这样一句,也没等其他人反驳,先笑道:“支援?林丹汗自从获知建奴对他不满很可能对打他后,他最先做的便是对大明勒索钱财物资,真发兵支援,你以为他会感激?算了吧,林丹汗自比草原皇帝,他没被打疼前,根本不会在乎建奴。”
毕自严亦奏道:“何况国库仍然未曾充盈,出兵草原,非大明之智,便是支援,也最好不过是趁建奴出兵时去打他们,这样亦能起到围魏救赵之策。”
范景文无奈,那问题不还是绕不回来?建奴就是为了防止后路被掏,这才想要驱赶关宁军回到大凌河对岸,结果呢?未能退敌,这才打算让出义州之地议和退守。
朱由检见一时议不出来结果,便先让他们都散了。
他也知道,议和的决定不好做,注定是要惹起朝廷争端,不吵个天昏地暗,是不会有结果的。
而且从他的内心出发,他也是真心懒得议和。
拿回义州,固然是好,且面子有光。
但是以当前的局势来说,堪称一句局势在我,焉能就此和谈?
和谈了,再翻脸,虽说兵不厌诈,建奴也未必是真心议和,但说破了天,那也是不义之举,大国要少行这种大宋之事。
能堂堂正正靠发展来干死他,为什么要因为莫名其妙背负一层违背议和之名。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既然建奴目的是为了发兵蒙古,他们会退守至医巫闾山,那义州也自是唾手可得,能堂堂正正拿回来不好吗?为什么要过一层议和之名才拿回来?
朱由检心中已经多少倾向于不议和,却也没有就这样做决断。
他还得等朝局发酵。
果不其然,随着饶庆堡退敌以及黄台吉求和的消息传播,朝廷乃至是京师都顿时陷入了一种亢奋的情绪当中。
毕竟,胜仗,是最容易激起民族自豪感。
顺天府的《京畿报》专门刊登了消息广为传播,着重强调了建奴死了个旗主,因此黄台吉被逼着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