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心贼 十八(1 / 2)
颜惠庆(1877年4月2日-195年5月24日),字骏人,上海虹口人,北洋军阀政府总理,中华民国政治家,外交家、作家。
颜惠庆早年毕业于上海同文馆,后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留学。回国后曾任圣约翰大学英文教授,商务印书馆编辑,清朝驻美使馆参赞。199年任外交部部长。191年兼清华大学总办。1912年4月被黎元洪委任为北洋政府外交次长。1913年1月出任驻德国公使,后调任丹麦、瑞典等国公使。1919年任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团顾问。192年8月,任北京政府外交总长。1922年辞去外交总长职务,改任内务总长等职。1926年春,曾任国务总理并摄行总统职务。1927年移居天津,任天津大陆银行董事长、自来水公司董事长等职。南京政府成立后,先后任驻英大使、驻苏大使,出席国际联盟大会首席代表。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从事慈善和教育事业。1949年2月,为反对蒋介石继续内战,和章士钊、邵力子、江庸等以私人资格到北平、石家庄与中国共产党商谈和平。上海解放后,主持上海临时救济委员会及中苏友好协会筹备等工作。同时,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等职。
人物生平
晚清“洋进士”
外交家颜惠庆曾任民国内阁总理并摄行大总统1877年4月,颜惠庆出生于上海虹口一个传教士家庭。
1895年1月,18岁的颜惠庆毕业于上海同文馆,后留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
19年6月,他以全优成绩从弗吉尼亚大学文学部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是该校历史上第一位获学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
19年8月,颜惠庆回到上海,成为圣约翰大学最年轻的华籍教授,主授地理、英文、数学等课程。在随后六年的教授生涯中,他参与创立“寰球中国学生会”,担任《南方报》英文版编辑,活跃于上海的文化教育界。
196年1月,清学部奏定《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颜惠庆参加考试,名列文科第二。他回到上海后受聘于商务印书馆,主编《英汉双解标准大辞典》,这是第一本完全由中国人编成的大型英汉辞典。
中国外交才俊
年轻时颜惠庆198年2月,颜惠庆随驻美公使伍廷芳使美,领二等参赞衔,负责使馆的英文文案和留学生事务。在美期间,颜惠庆一边苦学西班牙文,一边入乔治·华盛顿大学进修外交理论。
199年11月,颜惠庆受清廷外务部征召回国任主事,进新闻处,主编英文版《北京日报》,同时襄助筹建清华留美预备学堂,并出任清华学堂总办。191年,东三省鼠疫大爆发,颜惠庆参与组建满洲防疫处,这是中国近代以西医方法控制大规模鼠疫疫情的首次尝试,并一举成功。
191年夏,清政府再次为留洋归国学生举行殿试,颜惠庆再试中的,获授翰林院编修。不久,擢升为外务部参议。辛亥革命爆发前,颜惠庆已升任外务部左丞,开始进入中国外交界“领导核心”。
出使欧洲三国
颜惠庆北京政府成立后,陆征祥于1912年5月出任第一任外交总长,颜惠庆出任外交部次长。由于陆氏体弱多病,颜惠庆实际主持外交部工作。此后外交总长曾多次更迭,但颜惠庆却一直稳居次长之席,人称“不倒次长”。
1913年1月,颜惠庆出任驻德国全权公使,其后又兼任驻丹麦公使和驻瑞典公使。颜惠庆使德期间促成了德国对北京政府的承认,并出席第二、三届国际禁烟会议,代表中国政府签署《各国禁烟公约》。
1914年,一战爆发,中德关系逐渐恶化。1917年3月北京政府与德断交。5月,颜惠庆率中国驻德使馆成员撤往丹麦,成为一战时北京政府在欧洲的重要“情报站”。
遥控华盛顿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