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淮河上的小舟(1 / 2)
永嘉六年,春二月,日食。中原的百姓皆以为是不祥之兆。
自收聚王弥的部众以来,石勒军屯驻葛陂,课农筑垒,广征士卒战马,一时间竟达到十八万之众,营帐连绵数十里。
在右长史刁膺的主持下,大军砍伐树木制备舟楫,汝南、汝阴两郡山林为之一空;又集中了数郡之工匠,日夜不休地赶制兵器铠甲。汝水上漂浮着弃用的木材和工料,一直到寿春、当涂附近的淮河河面上都可以望见。
九日,舟楫粗成,兵甲齐备。舰队顺汝水南下进入淮河,楼船艨艟数百,精骑劲弩夹汝水而进,旌旗遮天蔽日。豫州士民见此盛景,争相探望,以为自荡阴之战以来,中原军势之盛,未之有也。
而此时,琅琊王也移跸寿春,此次江东集结了除王敦部之外的全部军力,共计十一万。无论是江东本土士族还是北来的侨姓,都拿出了所有的本钱。
赶赴寿春的军队分属不同部曲,都沿淮河南岸扎营,连绵数十里,各色铠甲的军士在营帐间穿梭往来,杂乱的旌旗在营帐间上空飘扬。即使到了夜晚营帐也灯火通明,淮河竟如一条发光的长龙。
江东人物以王导为首,荟萃于寿春城中都督府,在精美的斗拱之下,名士们分坐两列,商议对策。时间紧迫,连以放荡闻名的江左八达也收了性子,开始参谋军国事务。
此时,寿春城东百里,当涂城外,淮河河面随着春雨暴涨,河水混杂着上游漂流而来的碎木和泥土,变得浑浊不堪。
在这泛黄的宽阔河面上,一叶孤舟正逆流而上,船夫努力地撑着长篙,这小舟已经顺涡水行了一昼夜,上午才刚刚进入淮河。
舟上船舱内则时不时的传出言语。
“那么如果寿春也沦陷了,会如何呢?”
接着是一阵有节奏的踱步声,大约在船舱内来回几遍方才停住。
“那么石勒必然会乘势南下,全歼司马睿的大军,就像当年全歼王衍的军队。这样,当他的大军直抵长江边的时候,舰队也会南下,一旦水陆夹击,建康怕是保不住啊。”
接着是一阵沉默,每当沉默之时,就会有踱步声响起。
“也不是没有办法。此时,如果从谯郡方向发兵,绕过陈县的守备,同时联合仓垣的陈午、陈川,攻打许昌,石勒必然回师相救。”
“但如果石勒不回师呢?如果石勒攻破建康后直接在江东建国呢?”
船舱内又是一阵沉默。
这一问一答都出自船舱内的年轻人,船夫一开始听这人神叨叨地自言自语,实在是心烦无比。但仔细一想,就当这忧国的年轻人是信了天师道,在神叨叨念经倒也不错。
当风浪险恶时,他常常听见天师道教徒和胡地来的佛教徒在船上念经。不过一个自言自语的忧国文士,倒是他头一次见。
小舟渐渐接近当涂城边的码头,但待要上岸之时,船夫却停住了手中的长篙,任船在水流中漂浮着。
“怎么了?”船舱中传出一声疑问。
“公子,码头上两伙人在对峙,其中一伙人好像还是军爷,大概不久就要火并了。要不我们换个码头靠岸吧。”
船舱中那个年轻人弓着身子钻出来,他身材高大,面目英俊之余,有些凶恶——这自然是我们的主人公桓景。
他双手扶着船身,向岸上望去。只见岸上一片喧哗,似乎有两伙人正在对峙,一方自然是码头的船工;另一方则是军士,看铠甲形制五花八门,多半不是琅琊王直属的正规军队,想必又是哪个江东大族的部曲。
“不,我想看看。”
他转头见船夫面露难色,又加了一句:“渡钱给双倍。”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船工把心一横,重新撑起长篙,将小舟晃晃悠悠地朝岸上移。还没等靠岸,桓景已经可以听见双方的争吵声了。
“刁民,你们如何敢扣押粮草!”一个身着铁甲的军队头目厉声呵斥。
“因为你们运了三天的粮,只给了一天的钱,这不是抢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