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襄阳日暮(1 / 2)
夕阳之下,越来越多的骑兵从地平线涌出,均结成紧密的行列,旗帜在风中飘扬。
面对又一次冲锋,杜曾所部在两日前埋下的恐惧彻底爆发,他们连续两日强行军,又尽弃财物,此时于情于理都已经再无作战的理由,只愿各自逃命。
见事已不可为,杜曾本人也赶紧与亲卫拥上仅存的几十匹马,弃军南逃。
主将已去,冲锋很快变成了抓俘虏,桓景只图冲溃敌军,并无意造成太大杀伤,加之天色已晚,战斗很快就结束了。新军骑兵几乎没有什么损失,但碍于兵少,又多是骑兵,所以也不过俘获千余俘虏。
饶是如此,待到杜曾逃回襄阳城时,大约也只能聚拢四千余人。守军胆裂,自此闭城不出,桓景并不攻城,只是带着骑兵整日在襄阳城北转悠。
第二日,军中安定如常。只是在桓景走访军营时,听到了这样的议论。
“依我看,前日就该顶着伤亡,把杜曾那厮杀了,我们做部下承受些伤亡也是应该的。”
“就是!我们燕赵人自古就多慷慨之士,唯独不惜命!桓刺史莫以我们为念!”
桓景心中窃喜,骑兵如此悍勇无畏,自己更加不能让他们承受不必要的损失了。他做了个手势,让大家稍安勿躁:
“我已有破敌良策,大家只需静待数日,城中自会把杜曾的人头送出来。”
诸将士将信将疑。疑的是杜曾尚有数千人,足以自守,而新军骑兵又攻不得城,若是守城,根本不必担忧新军这点人马;信则是因为桓景过去的判断大都印证了,这一次虽然荒谬,但未必没有他的道理。
桓景见诸将士都不知怎么回答,只是微笑着看着他们,同时不禁摩挲起来手中刚刚收到的密信来。
于是骑兵又在城外捱了数日,几日以来,桓景也不让他们闲着,只是命他们整日在城外绕城大喊数遍:
“城中的将士听着,只诛首恶杜曾,从者皆可免死!”
对于劝降,其实众将士并不报希望,只是尊重桓景的权威勉强执行罢了,甚至有新加入的骑兵还会打趣说:
“哼!念经还能把杜曾念死不成?”
至于攻城的事情,那是连影子都见不着。甚至即使城中有一二信使逃出,桓景也不禁止,放他们任意出去通信。
三日之后,突然北门吊桥坠下,随后一阵鼓声从城中传来,城门大开。
众将士又开始紧张起来:难道杜曾打算从城中突围,来个鱼死网破?于是众将皆不敢妄动,只待桓景一声令下,就以骑兵掩杀进城去。桓景笑了笑,并没说话,只是静待城中下一步的行动。
过了半晌,从城门中走出的,不是什么突围的队伍,却是一队文官。其中为首一人,头戴儒冠,手中抱着一个同胸口宽的盒子。他向身后稍稍示意,将盒子摆在身前的地上,随后就与同一列文官齐齐跪下,向北拜伏于地面上:
“贼将杜曾,现已授首,为解百姓于水火,襄阳士人皆愿归顺王化!”
众将士惊得面面相觑,“念经”还真个把杜曾念死了!
桓景与侍卫骑兵缓缓接近襄阳城中文官队伍,为首的士人脑袋紧贴在地面上,哆哆嗦嗦地将盒子打开,取出一个浑圆的物体,正是杜曾的脑袋。
“此乃叛匪杜曾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