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关中来信(1 / 2)
“有件事情,只能与桓刺史私下相谈,还望诸位回避。”桓景、温峤及几个随从马不停蹄地赶回府上,公主表情急切,施了礼后,就先开口了。
桓景有些奇怪,在嫁来桓家之后,一般而言,公主都只是称自己为“伯兄”。这是难得一次叫自己“刺史”,也未免有些见外了。莫非此事并非是私事?
温峤等人都以为这是桓景家事,自然退去。待众人走远之后,公主掩上院门,却突然屈膝倒地,五体拜伏,低声道:
“刺史,请答应我,接下来不要治我的罪,也不要将我们的谈话说出去。”
“放心,我们是一家人,如果不是叛国之类的大事,我也不会怎么追究的。”
话是这么说,桓景其实是有些懵的,几乎是条件反射式地说出了这些话。弟妹虽然贵为公主,但一贯谨慎,又如何会犯大错?何况即使犯错,这等皇亲国戚,又是自己家与天子的联系,多半也只能轻轻掩饰过去,私下处理掉罢了。
见桓景答应不治罪,公主却抬起头来,目光直视他,口出惊人:
“可如果就是叛国呢?”
“此是尔司马家之天下,怎来叛国一说”,桓景感到身子发凉,但也只能尴尬一笑:“公主莫说笑了。”
“不是说笑,且看这番信,这是我母亲寄来的。”公主低下头,从怀间捧出一封信:“刺史,与伪汉中山王妃私自书信来往,或许算得上是通敌。本来我是打算瞒着的,可是事有突然,不得不报。”
先前为了避免汉国获知司州军情,军中一直严禁与关中及平阳交流。所以听到公主这么说,桓景是又惊又喜。
惊的是公主竟然能够有如此心机。两年前北上与羊献容打了个照面后,公主对自己母亲心向刘曜颇有怨言,使得桓景放下了警惕,可没想到母女情深,其实公主是借怨言来麻痹自己,而暗地里已经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与母亲通信两年。
喜的是公主还是到底站在自己这一边,临到大事,最终决定冒险向自己透底。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大事,但见公主口风如此之紧,想来这两年与母亲的交流中,自己这边并没有从书信交流中,泄露什么重要的情报。
可是接下来,桓景就高兴不起来了。
他顺着信笺读下去,眉头渐渐紧锁,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团乌云:
“……二月雍凉大旱,三月河渭大蝗,食草木、牛马毛皆尽,中山王束手,六军无策。举关中尚不足以奉蝗,故其群遂东。计不过旬月,当至司州。
“母闻桓刺史虽有保民之意,然蝗者天也,其人力所能为。中山王以关中之险塞,虽有饥馑,尚足以自守。若以司州之地,丰年尚足;若逢灾异,则其四战之境,若士民无粮,外敌乘其虚而入,则不可守也。
“向者永嘉四年大蝗,而明年晋室为汉主所虏。今蝗灾异甚,吾料中原必大乱,阿女可速来关中避祸,与阿母重逢……”
桓景明白为何公主决定向自己袒露她一直在和母亲通信的秘密了:这确实是一个紧急的事态。
羊献容此信虽然是为了劝女儿去关中与她相聚,但重点在于预告了一场可怕的蝗灾。这次蝗灾规模空前,信中说蝗虫在草木吃尽之后,连牛马身上的毛也啃了个干净,虽有夸大的成分,但可见其酷烈。
永嘉四年的华北蝗灾,虽然桓景没有亲历,但按照流民的说法,蝗虫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所以当年因为缺粮,百姓要么饿死,要么选择加入石勒、王弥的队伍中,所以到了永嘉五年,在司马越带走随后一支军队后,朝廷再也无力抵挡匈奴人的进攻了。
如果按照羊献容所说,这次蝗灾比永嘉四年那次还要凶猛,那么作为关中之外首当其冲的司州,用来防范蝗灾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且,自己的粮草虽然说还算丰裕,但四面招徕的流民也不少,所以存粮总是在安全线边缘。如果今年粮食被蝗虫啃食一空,那么荆州送来的那五万石存粮,加上现在抢收的五月新麦,根本不够自己撑过这个冬天。
而且蝗灾不可能只停留在司州一地,必然四散蔓延。其余州郡的会重新开始陷入民变,而北边石勒肯定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主动出击,南下抢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