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待到秋高马肥时(1 / 2)
“石勒不是等闲之辈,不可轻敌。”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站在襄国的城墙下,面对建议绕开襄国坚城,收略河北各地的郗鉴,还是决计稳扎稳打的祖逖,也对着郗鉴说了同样的话。
“不需要冒无谓的风险。若是绕道襄国之后,就成了孤军,恐怕会被石勒抓住机会击溃,那样形势反而危险了。”
祖逖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晋军打得顺风顺水,并没有改变策略速战速决的必要。
在此期间,豫兖联军五万人迅速拿下河北南部的邺城、邯郸。本来去年河北就遭受严重的蝗灾,由于祖逖先前已经和当地坞堡主秘密联络许久,他刚一出兵,这些坞堡主就立刻回到了晋军一方。
虽然当地坞堡主并无粮草供应,然而石勒军队的动向,他们向祖逖透得明明白白。于是祖逖出兵时,迅速击破了石勒军中防守薄弱之处,留守当地的石勒军主力要么向北遁逃襄国,要么就地投降。
石勒本人本来坐镇襄国,见晋军此次攻势凌厉,赶紧让主力继续向北撤退,留下石虎困守襄国孤城。反正先前石虎在枋头也被祖逖压着打,这次襄国城中也算防守齐备,又有从临近坞堡主中搜刮来的最后一批粮食,还是足够支撑许久的。
“祖公,兵贵速,不贵久。若是在此地拖上许久,待到敌军集结兵力赶来,恐怕会节外生枝。要么绕开襄国北上,要么恐怕还是先退回邺城暂歇,以应对石勒主力可能的反击。”
郗鉴再次坚持自己的观点。
祖逖却不以为意:
“若是他们集合兵力赶来,倒是给了我们一举击败的机会。郗刺史,可不要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
“上次北伐,我们希望速战速决,是因为我军弱小,而且粮草有限;而石勒老营战力较强,又坐拥河北,可以久战,所以上一次必须让桓刺史趁着石勒出征并州之时,迅速拿下邺城、邯郸,然后带着流民撤回来”
“这次我军后方有江淮的粮食源源不断地汇聚寿春,再由寿春由水路转运到枋头,并不缺粮。而敌军后方粮草殆尽,若要相持,则一定是敌军先耗光粮草;而若要决战,我军就在此地围城以应援军,亦不怕他。”
郗鉴仔细一琢磨,自己确实还是按照上次北伐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然而事实确如祖逖所述:去年豫州兖州沿着黄河布防,成功遏制了蝗灾,而北方因为蝗灾已经疲敝之至;流民不断南下,不断补充着豫兖联军的兵源,短短一年有余,联军就从三万扩张到了五万人马。
而且这次后方也颇为配合,先不说因为侧翼无忧,五万兵马可以尽数调至前线;也不说天子将江淮粮草全力运往寿春。就连王敦这个一贯和祖逖互不对付的家伙,也派了两万兵马前去护送粮道。
而镇守寿春的,是祖逖的亲弟弟祖约,虽然听说祖约之前不知为何与桓景有些小摩擦,然而到底也是经过河内之战与第一次北伐考验的大将,又是主帅亲人,应该相当可靠。
于是郗鉴不再反对,决定一面继续激励士卒围城,一面在襄国北面布下防御工事,以应对石勒可能的援军。
也不知道石勒何时来攻?他叹了口气,自往兖州军的大营去了。
与祖逖估计的相符,此时石勒的军中充满了绝望的气氛,也正在为是否救援襄国爆发着论战。
石勒带着诸将正在蓟城城中的大营议事,顺便等待着张宾。先前因为蝗灾肆虐,张宾被自己派去并州,以安定晋阳一带百姓,这次已经在回蓟城的路上了。据张宾昨日的信使说,张宾今日将至蓟城。
石勒觉得干等着也不是事儿,索性先让诸将在营中大帐里商议,待张宾抵达之后,再做定夺。
“可以先遣一使者去祖逖营中投降,就说我们也知道汉祚将终,愿意接受朝廷招安”,夔安提出了他的方略:“然后可以派遣一彪人马,乘着祖逖放松警惕,投降他的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