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过硬的品质才是根本(2 / 2)
由于原来被认为哥窑的龙泉黑胎,开片瓷被认为是“龙泉仿官”和“龙泉官窑”。
宋代似乎就不存在哥窑,文献关于哥窑的记述,被认为是以讹传讹。
然而,仔细研究和分析,就会发觉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其关键在于“龙泉官窑”和杭市郊坛下官窑,孰先孰后的问题,并未真正得到解决。
由于“龙泉官窑”的立论,建立在“龙泉仿官”的基础上,认为仿官是不可能的,却又与官窑相一致,自然是官窑,并认为杭市郊坛下不能满足朝廷之需,再在龙泉烧造以充不足。
这一观点,很自然地派生出杭市郊坛下官窑,早于龙泉官窑的定论。
然而,没有足够的考古资料证明这一观点,并由此还引发出种种疑团。
郊坛下不能满足朝廷之需,为什么不就地扩充、就近扩充,而要到千里之外的龙泉建窑烧造?
宋室南渡带来了北方工匠,他们惯于圆窑用煤烧造,何以能在杭市建立龙窑用柴烧造?
文献关于哥窑的论述,难道一定都是空穴来风吗?
哥不能仿官,但官却可以仿哥。
各朝各代的官窑,都建立在民窑的基础上,难道就不存在官仿哥的可能吗?
宋室南渡,皇帝漂泊13年,这期间南渡窑工在何处生存?如何生存?
是吃皇粮,还是自谋出路?
这些疑问最终都聚焦在,龙泉最初的黑胎开片瓷的年代和性质上。
也就是说龙泉最初的黑胎开片瓷,会不会是皇帝颠沛流离的十余年中,北方工匠和龙泉窑工技艺结合的产物?
1996年9月,在杭市老虎洞发现一处窑址,杭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8年5月至12月和1999年1月至21年3月,分两次对该窑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
获取大量器物残件、瓷片和窑具。
经深入研究,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宋代地层中的遗物,应为文献所指的“修内司官窑”。
而元代地层中的遗物是“传世哥窑”,后者是仿造前者的,“传世哥窑”的实质是南宋灭亡后仿官的产品。
也有专家学者认为,老虎洞窑即《至正直记》所述的“哥哥洞窑”。
至此,可以基本确定,传世哥窑是元代的产物,绝非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
虽然目前对于哥窑已经有一些普遍的认知,但随着考古发现越来越多,哥窑的窑址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还牵扯出越来越多的疑问。
明清文献所说的哥窑,是不是宋哥窑?
关于哥窑的最早记载见于元末,哥窑究竟起源于宋代,还是元代?
哥窑和官窑发音相似,瓷器特征相似,哥窑会不会就是官窑?
龙泉黑胎青瓷和传世哥窑瓷,与南宋官窑究竟是什么关系?
这一切,正是哥窑的这种神秘性,让它在人们的心中拥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打铁还需自身硬,过硬的品质才是根本。
如果没有过硬的品质,谁会关心哥窑是谁创烧的?哪个年代创烧的?它的窑址又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