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章 智囊(1 / 2)
第121章 智囊
世纪初,帝都是国内很多人的梦想之地,他们梦想着有一天能去趟天安门,能看一次升国旗。
而很多帝都人的梦想,是出国定居。
各人有各人的选择,人生有不同的缘法。
出国浪了一个月的三人,到了帝都丝毫没有“啊,玩了一个月好累我现在哪都不想去,就想躺在家里”的想法。
中午的谭家菜吃撑了,晚饭三人就要了少许烤鸭和京酱肉丝,都是卷起来吃的。
之前黄青从来不吃甜面酱,这次稍微尝试了一下,还不错,没有想象中的难以下咽,但也没有特别喜欢。
晚饭后在龚彪撺掇下,几人出发去看看天安门的夜景。
黄青也对这个时期的帝都也深感好奇。
1998年,这个被王菲和那英相约而来的年份。
路上车流如潮,这时候汽车已经不少,但出行的主力代步工具还是二八大杠。
人们穿衣着很朴素,颜色虽然越来越丰富,但无论男女基本都在七月份穿着棉布做的长裤短袖,没有什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设计,但是每个人看起来都很精神。
此时的天安门口人不少,不过并没有后世乌泱泱拥挤的人群。
黄青甚至都看到有人骑着三蹦子,载着一家老小在广场上闲适的转悠。
不用安检,也无需存包,三人漫步在广场上东瞅西看。
周围,小孩子欢呼雀跃的到处跑动,情侣手牵手幸福漫步,老人们三五一群的侃着大山……
“真好!”
龚彪看着这样的场景感叹道。
“你说的什么好?”
王阳也在享受着这种氛围,有一茬没一茬的跟他搭着话。
“都好!天气好、景色好、人的精气神也好。”
“是啊…咱们在国外晚上只敢跟着游客去景点逛,当地市民很难出现这样悠闲的场景。”
龚彪环顾了下四周,满眼都是意气风发,自信满满,精气神儿十足的行人,那充满阳光和幸福感的笑脸让他感同身受,但路上的自行车流以及游客朴素的穿着又让他不免感叹。
想着现在的下岗潮,自己回桦林还没有着落的现状,他叹息道:“好是好,就是穷了点。”
捧哏王阳也赞同道:“嗯,跟我们去的欧罗巴,生活水平确实差一大截,也不知道咱们什么时候能达到人家那水平。”
“快了,青哥不是说了,市场经济一起来,人的收入就会变高,物质也会随之丰富。到时候咱们在吃穿上就不比他们差啥了。”
“就是不知道那时候的人会不会还有现在的精气神。”
龚彪斜眼鄙夷的瞅着王阳道:“你四不四洒?现在精神头就好,吃穿不愁了还能更差?”
王阳梗着脖子反驳:“那人家欧罗巴人吃穿不愁,为啥没咱们现在这样的精神头?”
龚彪一时有点语塞,无奈只好拿出老大哥的派头训斥道:“人跟人能一样么?人家不追求这个!
整天叭叭的,这么能说还写啥诗当啥诗人,你去装垫儿台应聘主持人得了。”
“你还别跟我犟,我都能想到,市场经济以后人肯定钻钱眼里,都去想法设法的搞钱了,你说还能像现在这么快乐?”
黄青惊奇的看着王阳,没想到这个二愣子还有这样的见识。
以后的人们确实没有现在这样的精气神,现在穷是穷了点,但大家伙收入都差不多,没有太大的攀比性。
以后一切向钱看向厚赚,越来越焦虑,等到实在没有赚钱的路子了,干脆就躺平。
当然,黄青羡慕目前人们的精神面貌,但不留恋。因为确实穷,想吃一顿肉都得咬牙琢磨半天,只有逢年过节才会考虑买件新衣服。
这样的日子估计目前意气风发的人们也过够了,所以才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短短二十年时间,让国家生产总值从8万亿攀升到120万亿。
也因为这种爆发太过于猛烈,所以后来人们觉得累了,但又无法停下脚步,因此越来越不开心。
“青哥,想什么呐?快过来拍照。”
龚彪和王阳刚才争论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决定问题暂时搁置,先好好玩。这是他们同住一间屋子个把月形成的默契。
黄青走过去时,发现龚彪正在凹造型,当他又开始一脚踏在台阶,左手叉腰右手前挥时,黄青急忙抬手制止。
“能不能换个造型?这姿势在这摆有点膈应…”
“咋滴了?我寻思这造型也没啥问题啊。”龚彪上下打量自己,没看出啥猫腻。
王阳看不过眼了,指着他身后城门楼上的挂相,道:“你知道什么叫关公面前耍大刀么?”
“这倒霉孩子,会不会用词!”
龚彪先是怼了一句,再回头一看,仿佛感觉有道威严的目光冷冷注视他,于是讪笑道:“那我换个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