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1 / 2)
刚刚在狄青的查漏补缺下,大伙已经把“南宋”的防御体系修的固若金汤,自认已无懈可击。
在黄青转换攻防角色后,几乎所有人都皱着眉头认真思索,没人能提出有效的建议。
黄耀祖见无人出头,贱兮兮对狄青道:“狄相公,您可有妙法?”
狄青盯着刚标注好的布防图,认真想了半晌道:“难!经过群策群力的布置,目前防御态势已非常清晰,只要驻防兵士不懈怠,蛮夷很难攻下江淮防线。
若我为蛮夷,可利用京东东路的出海口,派海船袭扰我朝沿海,加剧国库消耗。
但这并无法一蹴而就。”
说完,狄青把视线放在黄青身上,想看看他能有什么独特想法。
黄青点头,认可了蛮夷不能短时间攻破江淮防线的事实,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于是引导道:“狄相公不必将眼光局限在江淮一线,蛮夷野战能力强,占据我朝北方后,财力必会激增,那么,能否先攻克周边,再以此图谋我朝呢?”
狄青若有所思,盯着地图没标注的更西北部怔怔出神。
可惜,由于时间仓促,或者狄青根本对更远的区域不熟悉,半晌后还是摇头道:“就算蛮夷攻克了周边小国,也无法直接威胁我朝,毕竟川蜀山路、荆湖水网是怎么都绕不过去的天险。”
黄青暗叹,哪怕是战无不胜的狄战神,也有其身份和时代的局限性啊!
也许只有作为统治者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其继任者忽必烈,才有可能具备那么宏大的战略眼光!
江淮防线确实有效的保护了南宋,终南宋一百五十年历史,无论是金还是蒙古,都对这条防线束手无策。
可惜,大宋不走运,碰上的是当世最强的军队,那个横扫欧亚的蒙古帝国,其铁骑所到之处,无不俯首称臣。
而元灭南宋的方法是……
“若我为蛮夷,必先派骑兵扫平周边西夏、吐番、大理等国,如此我大宋即北、西、南三面受敌。
后在江淮防线前的高阳筑城,再派淮东、淮西两路军作为侧翼钳制宋军,以图两淮。
再则由川西入宋,阻挡西北军队增援其他地区;大理驻军自大理经广西北上牵制南方军队。
而主力部队,我将会放在荆湖路……”
黄青手指点在襄阳上。
“派重兵围攻襄阳,如有援军即围点打援,若无援军,则攻破襄樊后,可沿汉水南下,利用优势兵力横扫周边区域。
四路大军相互呼应,哪路有突破口即在哪路加强兵力。至于如何加强……”
黄青在大理、川蜀、荆襄、江淮之间划了个半圆。
“此为行军路线,以战马作为机动,随时增援其他地方,而我大宋只能疲于应付,每时每刻面对的都是敌人的优势兵力。
长此以往士气必降,而固若金汤的防线,在几路大军的不停试探下定会出现破绽。”
“嘶……”
狄青看着黄青画出的战略攻防图,脑海中不停闪过四路大军围困大宋,同时兵力随时变化,大宋军队只能疲于应付的画面,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再坚固的防线也是需要兵力抵挡敌人的,而敌人通过机动虚虚实实,让守兵时刻提心吊胆,又怎能守护周全?
狄青沉默良久,涩声问道:“七郎,此等战术可有名目?”
黄青微笑道:“我称其为——大迂回战略!”
“大迂回战略?”
亲兵们闻听此言,皆伏案急书,把黄青的话一字一字地记成笔记。
见亲兵们如此好学,黄青又多说了几句。
“刚刚所讲的战略迂回是战略进攻中的一种机动样式,通常与战略包围相结合,目的是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协同正面进攻,合围和歼灭敌人。”
“而战略之所以为战略,主要在于其全局性。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各位以后凡事多从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当我们陷入死局,不妨跳出来,以局外人的眼光再去审视得失;也不妨换位而思,以敌人的思维方式去想想他们应该怎么做。”
“尔等以后俱是要统兵的,不能光关注一个个战术,更要明白自己所执行的战术,在战略中起到什么作用,如此,才能更好的应对突发状况。”
“好了,今天的战略假设课就讲到此,旬日后会进行下一次课程,课题为:如何收服燕云十六州!学员们请提前准备。”
这个课题,可是真真戳到所有武人的心坎子里了,亲兵们放下纸笔,俱目光灼灼的盯着黄青,恨不得他现在就把这个课题讲完。
就连狄青都一脸期待。
而喜欢挖坑的黄青,才不愿这么轻易满足他们想法,站起身,引导狄青离开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