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画舫夜谈(上)(1 / 2)
“靠!老许,你怎么瘦了那么多啊?!”洪诚丘在总督衙门的办公室里见到许纬辰,不禁惊讶地大叫起来。
“呵呵。”许纬辰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要不你去看看陆希星吧。他这个’清秀壮汉’,现在只剩下清秀了。”
“不是吧?”洪诚丘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桌上的公文堆积如山,书办们几乎把整个办公室都坐满了,“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了?”
“也不是每顿都不吃。”许纬辰看了看桌上的文件,又看了看外面的天色,说道,“今天事情少一点,正好你回来,就陪你吃。”
吃饭当然不会是两个人吃,庄寒天和陆希星也得叫上,地方也不是在总督衙门里。许纬辰显然心情大好,带着三人出了正阳门,在护城河里叫了一艘小型的画舫,命船家向秦淮河的方向驶去。
傍晚时分,落日映得红霞满天。船在河里缓缓地行驶,河面上荡出去一层层的水波。
四人坐在前舱里,围着一张圆桌,边吃边聊。后舱里,厨娘温着酒,炒几味小菜。一个半大不小的丫头在旁边站着,看桌上酒壶空了,便换上一壶,菜吃尽了,就从后厨又端上一盘。
洪诚丘把朝鲜的事情简略说了说,在许纬辰听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之前在信里也都汇报过了。洪诚丘感兴趣的,是南京方面的进展。
“有很多事,要一点点跟你们说。”许纬辰虽然不爱喝酒,却是四人里酒量最好的,已经一杯花雕下肚,慢慢说道,“从哪里说起呢?嗯……先说大的吧。我们把朝廷的机构重新规制了一下。”
“哦?怎么说?”
“是这样的。之前在杭州的时候,我们是军机处主导一切,朝廷的衙门只是根据需要敷设,除了六部之外,其它的部门有些是仅存名义,比如翰林院,有些是只有少量的事务功能,比如通政司,就是个传达室。”许纬辰一字一顿地介绍道,“现在还都南京了,要有朝廷气象,所以要健全各个衙门的职能。”
“这个不容易吗?按照《明会典》的记录来就行了。”洪诚丘当日听索额图提了一次《明会典》,事后专门向朱丹赤请教了这本书的性质,知道这是一本全面记载大明典章制度的书。
“是。”许纬辰点了点头,“但有一件难事需要解决。”
“什么事?”
“明太祖朱元璋在铲除胡惟庸之后,废除了宰相的职位,而且立下规矩,子孙后代不得再设宰相。只是,眼下的情形,黄宗羲和他的学生们,都认为明制不尽合理,不断地要求重设宰相。郑氏旧臣们也对这种三百年前定的规矩没什么敬畏,都希望陈永华出任宰相,他们也好各进一步。”
“这倒是。我听大官人说,当初他劝黄宗羲出山,许下的承诺之一就是恢复大明江山之后重设宰相。”
“是啊。所以两边都催得厉害。”许纬辰一边说,一边给三人倒酒,“当然啦,我们也不反对设宰相,甚至可以说我们也希望设宰相,尤其是现在陈永华总领百官的情况下。”
“那立刻设一个宰相不就好了吗?”庄寒天直白地问道。
“这里面有两个因素。第一是朱慈炤的法统来自于朱元璋,不能轻易违背祖训。第二呢,王鼎和常镇业都认为,作为一种权术,军机处不应该在这种重大问题上轻易让别人的要求通过。”
“靠,这话我外公好像跟我说过。”庄寒天努力回忆着说道,“他说慈不掌兵,不光是军纪要严格,下级的要求也绝对不能一口答应,必须要让对方求上三番四次才行。”
许纬辰点了点头,说道:“你外公说的是对的,鼎爷和镇业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最后我们的结论是,暂时不违背太祖皇帝的祖训,不设宰相。不过,巧合的好事是,朱元璋废除宰相的时候,同时废除了中书省的其它职位,唯独留下了一个中书舍人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