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江边话别(2 / 2)
“这事情我们一开始就考虑过啊。”陆希星说道,“我们不是组织大家写书,把所有的知识和记忆尽可能地写下来吗?”
许纬辰轻轻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是,但是还不够,要再尽量多地把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写下来。还有,我们想要做什么,计划怎么做,之前做过什么,和什么人建立了什么关系,等等,都要详细写下来,否则慢慢总会淡忘的。要做到一百年后不忘初心,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也有道理。”毛渊明觉得许纬辰说得不错,“可现在大家都在忙各种事情,写书的时间反而少了。”
“不急,我们现在还年轻,记忆力还没衰退,总是来得及的。”姜承志安慰道。
“嗯,等安南之战结束了,大家回到京城聚一聚,开会商量一下接下去怎么做。最重要的是,把大量的庶务工作分派出去,给官员们去做,省下时间来写材料。”毛渊明说道。
“是啊,我也正有此意。”陆希星马上接着说道,“你看,现在大军在安南打仗,我们需要自己在南京掌握兵员补充和粮食运输的工作,不敢轻易假手于人,毕竟天下未定,别人不要说造反了,就算工作疏忽一点,造成巨大的损失,我们也承受不起。”
许纬辰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说道:“这事我也想过了,有些政务方面的举措,可以从浙江开始试点实施,如果能够成功,会省下我们很多的精力。浙江是我们占据时间最久的省,我们最为熟悉,百姓对我们的支持率也最高。前一阵子闹割让五府的事,结果五府百姓捐款赎回的积极性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高,原计划募集一百万两,最后募到了一百二十多万两。”
“哈哈,你还说呢。你那个割让五府的计划,吓得多少百姓离乡背井弃家逃跑,就是为了不当日本人。回头还让人家出了那么多钱。”毛渊明对割让五府的事情,始终有些后怕。
“唉,那都是无奈之举嘛。”许纬辰摇了摇头,“我们也是走一步看一步,不断地根据日本人的态度来调整策略,没有一步到位的办法。五府的老百姓是受了些苦,我们就要更好地改革浙江的政务,让老百姓将来能过得好一点。”
“所以你特地让明珠担任巡抚?”常镇业对这个问题已经纠结了很久,趁许纬辰说到这里,马上提了出来。
许纬辰点了点头:“是啊。浙江改革的难处在于,朝廷里浙江籍的官员太多了,我们又太依赖浙江的税赋。既不得罪人,又能实现改制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找能干的满人来当浙江巡抚,政令让他去推进,得罪人的话,反正他是个满人。”
常镇业看来接受了这个解释,说道:“或许确实只有这样,换其他任何人去当浙江巡抚,不用别人,光是黄宗羲和他的门人弟子就能把大家喷死了。”
众人正说着,一个锦衣卫军官走了过来,说道:“各位委员,时辰已到,请登船出发。”
“好吧,时间不早了,我们要走了。总之,你们保重。现在漕运顺畅了,多来信多联络。”毛渊明说完,和送行的众人拱手告别。
许纬辰、陆希星和潘兴等人站在岸边,看着毛渊明等一众人登上两艘画舫。这一次因为皇帝正式回京,所以一同前去京城的穿越者多达十五人,云姨夫妇、马医生乃至主管皇宫卫队的韩鹏都随同启程。
同样是长号一声响,两艘画舫也离开码头驶向江中。
毛渊明站在船尾,向岸上的众人挥手告别,直到船驶出几百丈远,岸上的人渐渐变成小黑点,才回到舱里。
“快坐下吧,先吃点点心,天黑之前就能到扬州了,晚饭可以在扬州吃。”云姨热情洋溢地招呼大家。
毛渊明显然有些心不在焉,喝了一口茶,便问旁边的常镇业:“南京只剩这么点人了,又要处理政务,又要支援安南那边的战争,行吗?”
“行不行都要试试。”常镇业答道,“毕竟京城确实需要皇帝的存在。蒙古王公要求朝觐,都说了一年多了,再不让他们见到皇帝,他们说不定就要自己重建大元了。”
“那不挺好,我们重建大明,他们重建大元,大家一起开历史倒车。”
“哈哈哈哈……”
李书同一句笑话,把船舱里所有的人都逗乐了,一时间充满了欢快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