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青冥关战事胶着,众高手齐齐下场(1 / 2)
一战打到黄昏,城中依旧喊杀震天,战事陷入胶着。青冥关东城,校尉余平亲上城头督战,城外几万大军不断叩关,一次次被守军打退,看着城头守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余平的心里也慢慢绝望起来。可想到西门北门已经失守,将军郭玮两兄弟却仍在城内辗转杀敌,余平的心反而渐渐平静下来。
余平本是一孤儿,在凉州军中不过是一个普通士卒,曾在经略使刘庆荣麾下效命,几年前在与北辽的战争中受伤,按伤情本应被遣出军伍,按伤兵发还回乡,是青冥关守将郭玮偶然救下他,并找人治好了他的伤病。跟随郭玮这几年,因其聪慧机敏,在军事一途又有不少独到见解,在郭玮的扶持下,一路可谓平步青云,短短几年间便升任青冥关守军校尉,深得郭玮器重。郭玮于他有知遇之恩,他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对郭玮忠心耿耿,所以即便青冥关战事惨烈,他也不曾有半点放弃之心,只要郭玮有令,即使赴汤蹈火,他也愿誓死追随。
对有些军人而言,死在战场便是最好的归宿。
攻城辽军将领见迟迟拿不下余平城头,显然也开始焦急,下令士兵疯狂攻城。看着城头守军渐渐不到百人,余平心生悲壮,拔出宝剑对着城西大喊将军保重,随即杀入爬上城头的敌军中,做殊死一搏。
刚杀掉几个敌军,余平正感觉死之将至时,突然听到一阵密集的箭矢声,随后便是一阵猛烈的喊杀声,朝城下看去,只见一杆谭字大旗随风摇摆,旗帜之下,几千大谦士兵杀入敌阵,几个回合间便将攻城敌军击退,留下了数百具流着滚烫鲜血的尸体。
“援军到了……”余平看着那杆期盼已久的旗帜,哭笑着跪在城头大喊,乌黑的脸庞挂满血泪。
将敌军清理后,城头只剩下数十守军,看到援军大旗,有的在笑、有的在哭,状若癫狂,有的瘫在城头大口喘气,所有人面带血泪,都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委屈。
“杀……”随着谭尧的先头部队一万人马投入战场,青冥关东门下的敌军很快被清理。走出阵列,看着城墙下堆积如山的尸体,谭尧心里一痛,随即下令开始作战。
攻城敌军见大谦援军已至,起初还乱了阵脚,但在将领有序指挥下,很快便恢复过来,开始有序投入作战,显然敌军将领也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将。
将攻城士兵调至大军身后整顿,辽军摆出了个万人方阵,显然要跟大谦军队来一场正面厮杀。谭尧看着敌军令行禁止、指挥有序,不禁对敌军将领生出一股敬佩之心。军队指挥调动本就困难,几万人的部队一旦打乱,几乎是兵败如山倒,能在大谦援军突然加入战场的情形下快速组织起队伍作战的将领,必然是身经百战精于军事的老将,弱者互相鄙视,高手惺惺相惜,恰好他也是这样的将军。
不过敬佩归敬佩,谭尧可不会给敌军喘息的时间,越是厉害的敌人,越要以压倒性的优势打到,这便是谭尧的信念。攻城军队刚清理掉,五千人方阵的队伍便有序的冲向敌军,开始相互凿阵。
步兵间的厮杀不像骑兵那么迅猛快捷,一旦发起冲锋就难以停滞,所以步兵更讲究士气和决心,军阵前排的士兵要么是久经沙场、从尸山血海里活下来的老兵,要么是悍不畏死的勇士,这样才能保证队伍一往无前战无不胜。大谦的军队显然更加训练有素,五千人的部队凿阵,只几个回合下来便打乱了敌军万人方阵。
辽军将领只见前排士兵轰然溃败四散奔逃,中排士兵瞬间士气全无,纷纷丢盔弃甲各自逃命,一时间方阵大乱,大谦军队乘胜追击,开始一边倒的屠杀。敌军将领显然也没想到败的如此之快,急忙整顿中军有序退出战场。
大谦军队追杀出去几里地便回来了。现在情况不明,双方斥候你来我往相互蚕食,双方都没有拿到准确情报,谭尧也不敢贸然追击。
“城上守将何人,吾乃前锋大将谭尧麾下,奉定国将军之命率军驰援青冥关,请开城门。”处理好战场,一个亲卫跑到阵前叫门道。
“快开城门……”余平见敌军已然溃败,便令城门守卫开门,自己则匆匆跑下城头,迎接援军。
“末将青冥关守军校尉余平,见过谭将军。”待谭尧出列,余平走到阵前,半跪抱拳道。谭尧是出征大军副将,又是先锋大将,职务远高于余平,他自然要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