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羌族政策弊端(2 / 2)
第一,东汉的建国形势。卫宣认为东汉的国力不如西汉,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因为西汉建都长安,而东汉建都洛阳,具体详细引述如下。
自先秦至秦国统一六国,中国先民的活动范围主要在黄河流域。西部上游武力较优,东部下游文化、经济更发达。西汉建都关中长安,东方的文化、经济不断向西部输送,与西方武力相凝合,继而从长安向西北延伸。这就是西汉驱逐匈奴,开拓西域的根源。
西汉的立国姿态,是协调的、动的、进取的。反观东汉,其立国姿态常是偏枯的、静的、退守的。究其主要原因,因为东汉建都洛阳,东方的经济、文化不再向西移动,也不免于转弱。东西两方人口密度不调节,社会经济容易发生动摇,因此小小的西羌之乱,成了东汉的一大痼疾。
基于这个经验,卫宣觉得自己如果掌握了朝廷大权应该将首度迁徙到晋阳,因为我大汉民族主要的威胁始终还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如稀罕开通西域那样说不得还能来建立一个北方都护府。
第二,东汉中央政府之内耗。东汉中后期,由于皇帝短命、夭折,外戚、宦官轮流掌权,导致朝廷陷入巨大的纷争,不是皇帝联合宦官杀外戚;就是士大夫联合外戚谋诛宦官,最终衍生出两次“党锢之祸”,东汉整个朝廷陷入巨大的分裂!甚至出现了袁绍这样的四世三公之后竟然带着家奴屠戮皇宫的壮举。这是对皇权极端藐视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事情。和袁绍兄弟比起来,其实武夫董卓带兵进静止后可是谨慎得多。
另外,尽管屡战不利,东汉中央仍坚持从关东调兵镇压,而不就近启用凉州豪杰,这未尝不是镇压羌乱花费巨大的重用原因。弃凉州、内迁边民之议因东汉担心凉州豪杰造反而作罢,仍清晰地反映出东汉内部东西的严重隔阂及关东朝廷对关西豪杰的忌惮。现在卫宣采取拉拢马腾打压韩遂也是急于这个考虑,凉州还是得依靠一部分凉州人。
第三,汉族官吏对于羌人的剥削与压迫。东汉朝廷在平定羌乱的过程中,居然多次有人提出舍弃凉州。并将凉州边民全部内迁,而且朝廷所用凉州地方官吏多为关东人(太守令长,畏恶军事,皆以素非此土之人,痛不着身,祸不及我家,故争郡县以内迁。
东方的护羌校尉、地方郡守长官既然多位东方人,所以对于羌人多所压迫和奴役。羌人“数为小吏黠人所见侵夺,穷恚无聊,故致反叛”,“时诸降羌布在郡县,皆为吏人豪右所徭役,积以愁怨。”不但官吏欺压羌人,郡中的汉族豪强也奴役羌人,所以造成民族关系紧张。
奴满地爪牙,东汉却被羌人拖入泥潭,不能说是国力不行或者羌人太强,只能说是东汉自身应对失策!
要解决凉州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解决羌人问题,而羌族部落众多,大部分是崇尚强者,这也是韩遂和马腾以及以前的董卓能够在凉州吃得开的主要原因。现在卫宣来了,当然要给韩遂机会,让他联合大部分羌族与自己来一次决战,一战击溃羌族就能够震慑羌族几十年,如果再派遣一些能臣武将镇守于此,凉州就应该能够和并州一样恢复安宁。
韩遂当然不知道这些,他的使者频繁地进出羌族各部落,大部分羌族都派出了自己族中的青壮来支援韩遂。
金城附近,每天抵达的庆祝少则两三千,多则四五千。
看到这些逐渐聚集的羌族人,韩遂的心里总算安心了一些。
尽管朝廷军队看起来来势汹汹,但长途跋涉到金城也差不多是强弩之末了。当他们得知要面临的是和他们数量差不多甚至超出他们的清一色骑兵的时候,相信卫宣和其他各部主将的表情都会很精彩。
唯一让韩遂有点担心的是马腾方面一直没有动静,虽然韩遂和马腾偶读派遣了质子在长安。但马腾似乎更亲近庶长子马超,这一点韩遂是知道的。
韩遂觉得马腾这样是成不了大师的,如今大汉朝廷已经分崩离析,卫宣看起来强大,但同样得不到关东群雄的支持,只要自己等人在这里将吃住,卫宣肯定会很快退兵。
当然韩遂也是有私信的,尽管阎行生死不知,但他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还有家眷都在金城。这里远离长安却临近羌族,想要将家眷藏起来也是一件很容的事情。这样等于他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