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准备回舒赫城(1 / 1)
众人回到京城时天已快黑,他们本想找一处酒楼喝些酒再回去,可一看各自衣服上干了的泥浆掉落后留下来斑斑点点的印迹,只得说好改日再约。
接下来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冬天也接尽尾声。老鬼这次来京城收获颇丰,他不仅将拉来的火锅全部卖完,然后采用刘宵宇的办法,通过售卖票据,把还没有买到火锅的客户锁定,让他赚得盆满钵满,更是得到了国师的亲笔手书“商界领袖”,让他每日都笑得合不拢嘴。他眼看冬天就要过去,便赶在回舒赫城之前,备上了许多礼物,把京城的达官显贵都拜访了一遍,一是想看看这些人家还有没有未曾婚聘的公子;二来这是他经商的信条,不管这些达官显贵能不能对他经商帮得上忙,但总不能因为礼数不到而得罪他们,要是万一在背地里给他使绊子,到那时再花数倍价钱去疏通可能也无济于事。
也许是老鬼准备要回舒赫城的消息传到了国师那儿,国师府又遣人来分号叫刘宵宇去一趟,而这次来的几个官差和上次虽是同一拨人,但态度却与上次完全不一样,不仅老鬼给的钱一分不收,还一直笑着与老鬼套近乎,对刘宵宇更是一口一个小爷、公子的称呼,把刘宵宇弄得都有些不适应了。
国师找刘宵宇来也没有其它重要的事,就是把之前给刘宵宇说的又强调了一遍。刘宵宇始终有一事没弄明白,那就是国师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已经这么多年,膝下应该早已儿孙满堂,可国师为什么把辅佐大王这么有权有势的职位交托给他,而不交给自己的子女,这让他始终心存疑窦,有时难免会想这个职位看上去权力大,但会不会是一个稍不注意,随时都有可能掉脑袋的职位,这个事打他上次从国师府出来,就在心里纠结了许久,这次终于鼓起勇气问了国师。
国师却说来到这个世界,表面上看与这个世界的人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地方,可与他交好过的女子,不管是谁,居然没有一个能怀孕,他用了许多办法都无济于事,后来才想到可能是因为基因的问题,知道这是没有办法可以解决的,他的回答令刘宵宇瞠目结舌,简直是万万没想到。
刘宵宇听国师这么一说,虽然放下了心里的担心,可不禁想到自己会不会也和国师一样,只要是来自不同世界的人,那么自己的基因与这个世界人的基因有可能不吻合,所以就繁衍不出下一代,一想到这,他不禁有些不寒而栗,看着国师现在孤苦无依的样子,自己将来会不会也同他一样,到老了连个能说说心里话、实话的人也没有。
刘宵宇准备跟国师临别时,国师却突然提及他打霍尔国王子的事,国师叫他不用担心,国师自会把这件事处理好。他心想打王子这事本来知道的人就不多,只有三鬼、西施、明鬼、斯鬼、基鬼、赵云,还有明鬼的马夫,总共就这么几个人知道,再者就是霍尔国王子和他的随从知晓,他们回来后就瞩咐所有人不要跟任何人提及,深怕传出去以后被霍尔国王子知道,到时伤及王子颜面,再惹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可国师居然能知道,这就让他有些大惑不解,虽想问国师是怎么知道的,但想国师不愿说,就是问了也是白问,最后也只有带着疑惑离开了国师府。
刘宵宇和西施还有老鬼他们要走的前一天,刚好又到了“围炉聚谈”的日子,明鬼他们早就约好了在京城的文人墨士,又齐聚老鬼在京城的分号,因为有上次的声名远播,这次募名来参加聚会的人比上次还要多出许多。刘宵宇的那首“望瀑”,自从上次他们回到京城后,很快便在京城的文人圈里盛传开,许多人都为刘宵宇能有这般奇思妙想而感到惊叹不已,在知道他要离开京城回舒赫城后,纷纷逞着“围炉聚谈”的机会,前来给他践行,京城里许多喜欢瞧热闹的市民,听闻分号又要举办“围炉聚谈”,一早就聚到分号门口,把分号门口围得水泄不通,这让老鬼和分号掌柜有些措手不及,心想商号最注重的就是人气,能有如今这种人气,那简直看在眼里却乐在心里。
西施对这次“围炉聚谈”已失去了兴趣,觉得跟这帮文人坐在一起,不仅菜不敢随意吃,就连话都不能说一句,用她自己的话来说,那简直就是活受罪。她见许多人来到分号,一早就叫了两个仆役随自己出门,去采买一些京城才有的稀罕物,准备带回去给家里老鬼的几个老婆和三个没有来京城的小鬼,到下午回到分号时,竟买了两大挑的礼物,她见正门外围得水泄不通,只得绕到侧门回到后院。
刘宵宇早就已经习惯了来到分号遛须拍马之辈,对大部分人一见面就一大堆恭维之话也早就习以为常,只是看着来到分号络绎不绝的人,心里难免也有些犯难,他知道这一大堆人里,难免有鱼目混珠之人,可想要把这些鱼目混珠的人从人群里甄别出来,又确实有些不易,他觉得今后举办“围炉聚谈”时,一定要在每次举办前先拟好所谈论的议题,然后将议题连着贴子发给邀约之人,被邀约之人来参加聚会时,就可以围着议题畅所欲言,这样也能大大提高“围炉聚谈”的时间效律,避免空谈、假谈或者乱谈一气。他想到此,丢下三鬼独自招呼来到分号的文人学子,自己跑到后院,为“围炉聚谈”拟了一个章程,并在“围炉聚谈”会正式开始时,在会上宣读通过,让所有人从下次聚会时遵照执行。
这第二次的“围炉聚谈”相比第一次,不知要热闹多少倍,这也让所有文人学子相信刘宵宇举办这个“围炉聚谈”,并不只是一时心血来潮,再通过他所拟的章程后,纷纷相信这将是汉华国乃至六国里的文坛盛举。所有人在一片欢恰融合的气氛里畅所欲言,至晚方才结束这第二次“围炉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