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煤票(1 / 2)
石炭还没有正式大量的销售,就开始在长安的一些酒楼里边流行起来了。
刚开始大家还是心里边抱有一定的疑惑的,不得不说,大唐的商人还是很讲良心的。
张济安不由得感叹,这心比后世的资本家可是要红的多了。
不过这石炭能够在世家的酒楼,甚至在这些世家和贵族的家里边流行起来,一方面是基于这东西的确无毒,似乎这烟囱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大概也是成本的驱动。
有便宜的东西为什么不用呢?虽然说他们家里边也不缺钱,但是有一种既无毒却又便宜,而且还好用的东西,为啥不用啊?
虽然他们有钱,但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地主家里也没有余粮啊。
这个东西流行起来很快,尤其是在今年,长安的冬天特别冷的情况下,大家似乎更加乐意用一种能够让自己更加暖和的东西。
而且这些贵族们采购的量都比较大。
在尝试了几次,确定这东西的确无毒之后,基本上每家都是几万斤的数量,毕竟,一个火炉一个冬天就要烧掉两三千斤的煤。
谁家家里边不用上五六个火炉子,甚至更多?
如果还有其他需要用炉子的生意场所,那需要的量就更多了。
这多少也让张济安有点措手不及,甚至还没来得及搞一个开业典礼,大规模的销售就已经开始了。
只来得及将“温暖碳行”四个字的牌子挂在门口,明眼人一看这牌匾就雕刻的十分粗糙,甚至都没来得及上漆,只是在四个字上面用墨汁涂抹成了黑色。
程咬金总是感觉这牌匾有点不够排面,要是别人知道这是他们几家的生意,恐怕会笑话他们的。
张济安告诉他,不用担心,到了明年这门匾自然就成黑色的了。
煤炭行门头挂的门匾,难道还能保持着原来的颜色吗?一个冬天过去,门匾都变不成黑色的,那只能说明生意不好,快要倒闭了。
他郑重的告诉老程,与其担心这件事,还不如想想到了明年,将这四个字染成什么颜色。
可别到时候连字和木匾都变成一个颜色,别人来都找不到。
让张济安最为遗憾的是,他已经准备好了的鞭炮,居然没来得及放,也让这样一个开业工作没有了任何的仪式感。
他本来已经准备好了一些鞭炮,为了将这些鞭炮制作出来,他特意的配好了火药,让秦用他们花了两三天的功夫,才卷好了炮筒,做好了十几串一千响。
甚至还弄了一两百个炮仗。
结果这一下子就用不上了,生意红火的出奇。
本来他准备想要买一些炮仗的,但是打听了一圈却没有找到。
回头仔细想了想,他觉得没有卖的炮仗肯定是有原因的,毕竟火药这东西那是军事上用的,估计得是国家管制的,这样的东西在市面上没得卖,那绝对是有可能的。
既然不让卖,那自己就悄悄的做一些吧。反正我自己拍出来的又不是买来的,朝廷也管不着那么多,再说了自己就是搞个开业庆典,听一下响声而已,又不是拿来干什么坏事。
他完全不知道,这时候可以用来做炮仗的火药其实也并没有出现。大唐虽然有人在配置火药,比如少府监就有人已经开始尝试。
硫磺和木炭容易燃烧,而硝石又容易爆炸,所以将这三者混合在一起的尝试,大家都已经开始在做了。
准确的来说,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尝试过,只不过也仅仅只是燃烧而已。
此后上千年的时间,火药居然一直没有太大的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热兵器史上最悲哀的一件事情。
从战国时期开始研究火药,一直到唐朝末年,杨行密才第一次将火药用于军事,而且同样是以燃烧为主要目的。
但是少府监配出来的火药只能够燃烧,不能够起到爆炸作用。
张济安制造出来的火药却是能够爆炸的,也亏的他是想要搞一个惊喜,所以将这事情没有和军方的几位大佬透露,要不然光是生产火药,他就要忙活一阵子。
土门县那边的生产规模并不大,结果这边一下子卖出去了一百万斤的煤炭,将库存的东西都卖完了。
尽管最近他们已经准备扩大生产规模,然而就还是让他们有点措手不及。
刚刚开业不到十天的时间,这煤炭一下子就卖出去了上百万斤。
一文钱两斤,这价钱比木炭要便宜了一倍,十天的时间里边,五六百贯就到手了。
本来那一块地皮是张济安买下的,再加上前期的投入,所以张济安一个人就占了一半的股份,其他人主要负责运输和销售。
乍一看起来,这生意似乎并不大,但是大家都知道其中的原因,这主要是因为规模没有上去。
要不然,长安城这么大,一个冬天的煤炭生意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
他甚至有点后悔,不应该让李恪将那些俘虏都带到江南去,如果留在土门县,让他们去挖煤,一天没问题可以挖出几百万斤煤来的。
现在让他去哪儿找这么多的劳动力?
长安附近有煤矿的地方不少,除了土门县,似乎往北走银州附近也有煤矿,张济安记得,他家以前烧的似乎就是灵武煤,有时候还会烧靖远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