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三字经》的影响力(1 / 2)
老李皇帝坐在宝座上,手里拿着一本书。
《三字经》。
这本书昨天就被程咬金呈给他了,说是程处嗣带回来的。
老李皇帝看了之后,一瞬间就喜欢上这本书了。
编的真好!
简单易学,全部都是三言,读起来朗朗上口,也正好适合儿童。
然而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是该有的都有了,理解起来也是很容易的。
据程咬金说,关于这本书的用途,程处嗣在给家里边的书信当中写的很明确,就是给小孩子读的。
还真的厉害呀,别人没看出来,但是老李却看出来了。
这书是给小孩子读的,这才是最关键的一点,思想教育得从娃娃抓起。
看来自己的这个女婿还真的是深得教育精髓,这家伙一跑到泾阳县就去办小学,还真的是一个办学校教书育人的料。
可是再想想这家伙在战场上取得的成绩,顿时让他感觉十分纠结。将来让这小子当一员武将呢?还是当一个文官呢?
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家伙五能为帅,文能拜相,的确是一个全才,甚至让他去当一个工部尚书,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唯一的缺点就在于这脾气不是太好,动不动就想提刀子砍人。为了防止这家伙给自己惹事情,从北边打仗回来之后也没让他去军方那边,而是继续把他丢在了国子监。
然而事实证明,能够惹事的人,不管到什么地方,都能够证明自己惹事的天赋。这家伙在国子监居然也能惹出一大堆的事情。
而现在丢到了泾阳县应该没事了吧?结果刚到泾阳县,就把刘弘基和李大亮两个人给坑了。
当时他还想着,早知道把这家伙扔到陇西郡或者秦州那边。这家伙最初的封地封到了泾阳县,但是后来封侯的时候确却是平襄侯,就应该把封地改改一下,直接弄到平襄,到那时候离长安远了,自己也好眼不见心不烦。
然而,同样的,能惹事的人总是能干事,那些从来都不会惹任何事情的人,虽然听话,但是往往屁事都干不成。
这就像一个学校里边的学生,有些孩子虽然特别调皮捣蛋,然而他们手头却相当能干,班上什么东西坏了,总是这些捣蛋鬼能够将他们弄好,而那些平时从来不惹事的乖宝宝,只能看着这些东西发呆。
李世民手下的将领们,大多属于能惹事的人,然而打仗的时候,这些能惹事的人往往是他手底下冲锋陷阵的重要人选。
所以,老李皇帝并不担心你能惹事,只要你能干事,他还是非常喜欢的。就像侯君集,去年在高昌捅了那么大的篓子,但是回来之后监狱里边关了一阵,还是把他放了出来。
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得不否认,老李认为侯君集是一个能干事的人。假如他只是一个庸才,只会捅娄子,不能干事情,他即使再有两个脑袋,老李都能把它砍了。
而张济安这小子,虽然总是惹事,但是不得不承认,这家伙真的是能干事的,来到大唐不到一年的时间,这就干了多少大事啊。
这其中,最让老李觉得重要的,有两件事情,一个是前面的薛延陀之战,另一个是最近搞出来的火药。
老李皇帝本来是马上得来的天下,对于军事人才还是非常重视的,毕竟他本人也是一代名将。
遇到一个张济安这样会打仗的人,就让他十分开心了。毕竟大唐的周边环境还并不稳固,需要两个能打的,尤其是在年轻一代里边,还没有出现李靖那样的军事大家的时候,突然冒出来这么一个家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秦怀玉那丫头真的好运,这样的人才都能被他捡到。
当然这家伙能干的不仅仅是这两点,更为关键的是这家伙能文能武,在文才方面,同样是个天才。
之前他对于这家伙的认知,还停留在这家伙对于格物一道的觉悟。他觉得,这家伙于格物一道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当然,他更多的时候,将这些都归结于他在墨家内部所学的东西。
如今这家伙在泾阳县,以禁足的名义帮他弄火药,这是侯君集心里边不爽,但也挑不出毛病。
老侯当然不爽,他儿子二次挨打,本想着将这小子赶出了长安,远离了长安的权力圈子,这似乎就是一种报复了。
然而他悲伤的发现,这种报复屁的作用都没有,那小子在泾阳县依然活得十分滋润,刚到那地方就将两个地头蛇弄倒了,顺带着将两个朝廷大员坑了一下,简直就是一个土霸王。
老侯也曾经找过刘弘基,因为他听说,刘弘基对这件事情也十分不满。所以,他找刘弘基商量一下,怎么收拾这家伙报复回来。
结果没想到老刘却把他赶了出来,他顿时对这个家伙的几分好感也就消失的一干二净了。
亏的这家伙还算什么猛将,一提起张济安,这家伙居然立马怂了,而且还说他与平襄侯没有任何的私怨,老猴侯找上门来示现卡与不忠不义,然后就把老侯赶了出来。
侯君集站在诌国公府的大门前,看看那两扇紧闭的大门,狠狠的骂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