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造反是条不归路(1 / 2)
想象中的大战并没有发生,不得不说,在这个时代,皇帝的权威还是相当管用的。
李承乾的一万军队里边有接近两千人,居然都是突厥的人,可以说这些人才是其中的骨干力量。
突厥虽然已经被灭了十二三年了,但是突厥人却并没有到死去,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投降逼近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只要能有一口饭吃,谁也不愿意跟着大人物把脑袋别在裤腰上去拼命。
阿史那思摩成为了剩下的突厥人的首领,也占据了草原上水草最为丰茂的一块地盘。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突厥人都愿意做大唐的子民。
对于原来的突厥贵族来说,突厥的灭亡,带给他们的是真正的切肤之痛。原来的地位没有了,原来的利益没有了,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突厥贵族,而是成了一群亡国奴!
而这一切根本的原因就是大唐的那位天可汗陛下的野心。
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他们是不可能去投降大唐的,于是,如何报仇雪恨,成了比生存下去更为重要的事情。
只不过,大唐的国力强大的让人绝望,想要报仇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草原民族的彪悍使得他们骨子里面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血性,那就是即便杀不死对方,拼了自己一条命,也要从对方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只要能给对方打击,他们所有的痛苦和屈辱都能够承受,包括做死士,做奴才。
而李承乾正好需要这样一批人。自从贞观十年开始,老李皇帝有了易储的打算之后,李承乾就已经动了这样的心思。在被自己软禁的李渊死亡之后,年岁渐老的老李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了信心,他总是想着,自己会不会终有一天走他父皇的老路?
提防,似乎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而对于李承乾来说,只需要看看老李的身体健康状况,学习轻而易举地判断出,想要继承皇位,那还是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
夜长与梦多,似乎是必然相伴的事情,谁也无法保证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故。
偏偏的,许多事情你越是担心它发生,它就越是会有可能发生,更何况一件好东西,总是会有很多人觊觎。
于是,两个人之间彼此猜疑开始了。
相比老李皇帝,李承乾手头几乎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力量,他手头所有的力量都是他的父皇给的。这是一件相当缺少安全感的事情!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拥有一支只属于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时候,突厥人找上门了,纥干承基成为了第一个投靠者,而且是那种有着明面上的马甲的头靠着。
老李皇帝应该是对自己十分的自信,自信到他不会相信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类的话语,他可以大胆的启用这些少数民族的人才。
这一方面是天可汗大海一般的胸怀,一方面是对国家综合实力的自信。
纥干承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了明面上合法的马甲,然后头靠到了李承乾的帐下,为他拉拢起了一支核心队伍。
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理想,却十分巧合的拥有了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一起推翻老历皇帝的统治。
这是李承乾敢于造反的最基本的底气,再后来,侯君集的参与,让他更加增添了信心。
然而,一万大军里边,只有两千人才是为了理想而死战的人,其他的八千人都在跟着打酱油。即便是这八千人都是跟着侯君集南征北战的老卒,而且侯君集指挥能力超强,然而当老李皇帝的大旗打了起来,并且老李皇帝站在阵前,并没有像之前宣传的那样,是被魏王胁迫了的时候,这些人即便再愚蠢,也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什么情况。
当然,作为军人,在战场上就是要服从命令,侯君集带出来的兵,在这一点上还是表现的相当优秀的。
只是,服从并不是说他们已经都被训练成了机器,相反侯君集的军纪还是比较差的,要不然去年也不会在高昌闹出那么一出事情来。
虽然侯君集将那当做一种激励士兵的手段,但同时,也使得士兵的服从性有所降低。或者说,他们机器化更低一点,人性化更高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