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远方的老朋友(2 / 2)
凌晨四点。
叮冬~叮冬~
手机屏幕亮起。
布鲁克林迫不及待地拿起手机查看。
第一条信息来自约翰·曼宁。
尽管早已有所预料,布鲁克林仍免不了紧张不安。
他通过利益交换,说动约翰·曼宁替自己解决来自上面的压力,腾出空间来自己发挥。尽管第二通电话中约翰·曼宁答应了,但没有得到确切结果之前,布鲁克林很害怕功亏一篑。
利益交换可以让约翰·曼宁在司法体系掌握更大的话语权,也能给布鲁克林带来无穷的好处。
但一旦失败,布鲁克林要失去的是他所拥有的全部。约翰·曼宁失去的,仅仅只是一次更进一步的机会而已。
已解决。
怀着忐忑的心情看完短信,布鲁克林长舒了口气,仰躺在床上,无声地笑了起来。
他,赌赢了!
到现在为止,布鲁克林终于可以宣布,这场突如其来,但又蓄谋已久的风暴中,他才是最大的赢家!
面对弗雷德里克·萨姆尔的陷阱,布鲁克林顺水推舟,反客为主。借用弗雷德里克搭建的平台,整合实力,提高影响力,清扫前方障碍。
发布会上他最后的发言,已经成功将自己与司法体系捆绑在一起。
从今往后,只要不是什么叛国、间谍之类的大问题,司法体系都不会轻易抛弃他。
他将成为司法体系内新一代的领头羊。
他将不再是约翰·曼宁的跟从者,不再是哈佛的一员。
他将变成一部分人的支持对象,是哈佛,是学院派众多代表人物之一。就地位而言,他跟约翰·曼宁将处于平等地位。
两者惟一的区别只是约翰·曼宁的势力更大而已。
以前只是释放善意的人,现在可以选择彻底支持他了。
直到此刻,布鲁克林才算是真正消化掉来利·克鲁留下的遗产。
整场发布会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毫无意义。
开头的录音与录像,就已经足够澄清事实,洗脱污蔑。
中间的回答记者提问只是为最后的重磅戏码做铺垫而已。唯一起到作用的大概就是涉及到钱德勒·凯恩的问题,让他顺手推了这个严肃又正派的家伙一把。
真正重要的,是布鲁克林最后的总结。
通过总结,布鲁克林巧妙地将公众,尤其是参与游行的人对冤枉他的愧疚之心,转变成对他的支持。
布鲁克林模湖了司法体系与他个人的边界,让‘布鲁克林=公正客观=法官表率=司法体系的良心’这一等式种进人们心里。
让他所营造的‘忒弥斯’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与政客们塑造公众形象不同的是,布鲁克林的确打算这样做,而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自此以后,布鲁克林的每一场庭审,都会加深这一印象。通过不断累加,让自己的形象愈发深入人心。
这场风波还让布鲁克林再次冲出纽约州,为全联邦所熟知。
到了明天早上,有关他的报道将铺天盖地的涌入公众的视线之内。
这都是非常宝贵的政治资源。
在心中默默盘点着自己的收获,平复下心情后,布鲁克林点开第二条消息。
这是一封邮件,同样来自约翰·曼宁。
邮件内附有一封邀请函,邀请他到哈佛大学开一节公开课,并询问他有没有兴趣担任哈佛法学院的荣誉教授。
布鲁克林当然有兴趣。
学院派之所以如日中天,几乎一家独大,就是因为他们把持着学校。
学校可以源源不断地往司法体系内输送新鲜血液。而这些经受过系统性教育的学生,其竞争力是远超于其他途径的‘野路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院派的人自然会越来越多,‘野路子’自然会越来越少。
邀请他去哈佛开授公开课,担任荣誉教授,就是已经承认他具备‘开宗立派’的资格,给予他挑选人才的权力。
不等布鲁克林看完,‘叮冬’之声再次响起,连成一片。
一封封新邮件被发送到他的邮箱之中。
有来自其他同行的道贺,也有来自各大学的邀请函。
在这些邮件当中,两封几乎不分先后发来的邮件引起了布鲁克林的注意。
这两封邮件的发件人并不相同,但内容却大同小异。
有人想跟他谈谈。
邮件末尾分别是一头驴跟一头象。
布鲁克林目前属于无党派人士,此前他虽然是一名联邦地方法院的首席法官,但也仅此而已,他并不具备更高的社会地位,手中也没有更多的政治资源。
但今晚过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布鲁克林已经有资格成为两党追逐的目标。
驴还是象?
或者继续保持自由之身?
这是个必须慎重思考的选择。
布鲁克林没有轻易做出决定,他将两封邮件做了特殊标记后,继续浏览着邮箱。
翻到最后,一个标题是你的老朋友的邮件映入眼帘。
“布鲁克林·李,希望你还记得你的老朋友。”
“你的事情我已经听说了,祝贺你渡过难关,更进一步。”
“朋友,干得漂亮!”
“请原谅我一直没有联系你,为表达歉意与祝贺,我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是有关一份被你丢进垃圾桶里的资料后续内容的消息,不知你有没有兴趣?
你的挚友,迈克尔·德西亚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