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天问(2 / 2)
而其中的一些问题也是后世学者研究的话题,甚至有些至今仍不能解决。
《天问》因对自然界的探索发问而成为这个时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著作,而屈原超前的宇宙观、认识论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指导。
陈筮继续说道:“从内容结构上来看,《天问》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自首句“曰:遂古之初”至“乌焉解羽”,是屈大夫对自然界提出的问题。首先他对宇宙起源、天体结构和日月星辰运行发问,然后又针对大地结构和大禹治水、后裔射十日等事件发问。
“第二部分自“禹之力献功”至“卒无禄”,是屈大夫对社会历史提出的问题。屈大夫先是从禹的婚姻问起,对夏代历史发出一系列提问,接下来他又对商代包括女娲、尧、舜和吴国的历史传说提出一系列问题,最后对周代历史直至我们这个时期的若干事件提出一系列问题。
“第三部分属于尾声,自“薄暮雷电”至“忠名弥彰”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屈大夫联系自身遭遇,以楚国事为主,其忧国忧民的爱国深情也颇为明显地在此得到体现。”
屈原听他这么一分析,尤其是后面部分,他叹息一声,说道:“屈原这些年,一直呆在这小山村里,不曾出去闯荡,正好借此想一些问题,做一些自己以前没时间做的事情。呵呵,我不像你陈大人,尤其是国君,年少英俊,又有雄才大略,不愧是韩国大王啊。”
韩然谦逊说道:“屈大夫说的哪里话,我虽有些成就,但与屈大夫比起来,却还远远不够,屈大夫乃当世人杰,才学出众,才智超绝,实在是让我等望尘莫及。”
“国君过誉了。”
韩然对陈筮道:“陈大人,你继续说。”
陈筮恭恭敬敬应道:“是!屈大夫为楚国宗室重臣,有丰富的学识和经历,以非凡才智作此奇文,颇有整齐百家、是正杂说之意,《天问》的‘天’,颇有指一切法象的意味,与道家的‘道’字,《易经》的‘易’字,都是各家用以代表这些‘法象’的名词。这样也就很清楚地呈现出《天问》的光辉和价值。”
韩然听了陈筮说了这么多,不由感慨起来:“奇人,奇才,奇书!这么说来,《天问》除了结构完整明朗,在艺术创作方面,《天问》的独创精神在我华夏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陈大人,这么说,可以吗?”
“当然!那是当然!这篇诗作充满强烈的理性探索精神和深沉的文学情思,全诗皆由问句组成,在对自然、历史、社会发展深思质疑的同时,屈大夫通过众多疑问词和虚词的运用,结合参差变化的句式,使整首诗歌错落有致、疾徐相间。句式的错综变化,又使感情表达不受太多约束,因此构成了全诗雄肆活脱、穷极幽渺的风格,取得了奇气袭人的效果。”陈筮说道。
屈原没想到陈筮对《天问》如此偏爱,研究如此之深,这是他不曾想到的。
这时候陈筮解释道:“‘奇’是各国众多文学大家给予《天问》的典型评价,选材奇、写法奇、想法奇。”
韩然再次听陈筮这么一说,打心底里对屈原敬佩之至:“《天问》以新奇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精深的内容,成为后世绝无仅有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