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书上的故事(1 / 2)
坏人的坏都是有原因的,好人的好有时显得很愚蠢。
——看《女医明妃传》有感
吃完午饭,两点了,我一个人坐在租房的椅子上,百无聊赖,感觉特别无聊,特别希望来一个小屁孩跟我玩玩。我能听到楼下陈丽君和谢杉她们玩耍的声音,听到她们奔跑,听到她们跳绳,甚至听到她们说话,但左盼右盼都不见她们上来。
明天,即星期二,陈丽君也要回老家四川了。
外来人口居住中心关门闭户的越来越多。
突然想起电视剧《女医明妃传》。
男主演是当红明星霍建华,女主演是刘诗诗,背景是大明王朝。思前想后,感慨万千,都浓缩成一句话,我把它工工整整地写在日记本上。
这句话就写在最前面。
影片中,许多工于心计,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的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下场——被处斩,让人看得心里有些不爽。不过,也理解,这是根据历史上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吧,后代人拍影片,不能随便处置故事中的人。
完成了写作任务,我就看这部电视剧,加上快进,5集都被我看完了。
我个人觉得,影片的前半部分比较精彩。
我还是喜欢嚣张跋扈的朱祈镇(霍建华演的,他是大明朝的皇帝,后经战乱,御驾亲征,跟瓦剌人打仗,不幸被俘,受尽磨难,然后性子大变,变得懦弱,变得伤感,变得温和。其实,这也是一种成熟吧,经风历雨后的成熟。
从前的他,老子天下第一,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如今的他,柔情似水,善解人意。
同样的,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也是喜欢前半部分。
前面是搞笑的,最起码让人“笑口常开”,后半部分,不知所云,可能是我没认真看吧。
茅十八的死太假了。
那个打斗场面太假了。
不过,如果硬要总结一下,前段是“喜”,后段是“悲”。影片似乎告诉我们,再好的人,都可能只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都只是你的过客,然后在你的生活中消失,在你的生命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既然没有结局,那我们还要不要这样的开始?这样的相遇?
再往深里探究,无非是一条现实生活中颠扑不破的真理:在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终究是没有结果的。而我们的一生,无论是谁,都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人,都会有很多这样的错过。
那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思考中。
计划用来看书的时间,差不多都被电视剧和电影霸占了。
我才发现,一个人时打发时间是那么重要。
而方式呢?最好是自己感兴趣的。
相比来说,影片确实比书籍精彩。或者说,看影片更容易打发时间。
《女医明妃传》这几天都成了我的精神寄托,码字码累了时,一想到等着我的是它,可以欣赏它,又振奋起来,继续挥笔。
但现在,已经看完了,怎么办?
去网吧上网?
万和超市后面有一个人网咖,那里营造了非常舒服的氛围,上网环境非常棒。我常想,要不要去那里玩玩。但我知道,只要我坐在能上网的电脑前,我肯定会去看那种影片。
一想到这个心里就不爽。
我的身子已经很差,而且我的精力要留给我的寒假计划。
我强迫自己不要多想。
那去百米小街买碟片?或者到下载摊下载一些视频?这个是肯定的了。
我一直犹豫着什么时候出门。我想现在出去,但又移不动脚步。晚上出去也可以的。
放寒假七八天了,我一直都没有刮过胡子。现在的我,下巴上和鼻孔前的胡子都浓密得很,它们让我显得又丑又老。我害怕以这样的面孔,这样的状态,遇到任何熟人。
这是我不敢出门的原因。
曾经我好像读过一个故事,说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为了写作,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然后把钥匙丢了,断了自己出去社交的念头。
现在的我,故意留胡子,是不是也有这种意思呢?
这几天,天气都很好,很适合出游,而我却像犯了大错的孩子,被自己禁足了。
刚开始的计划是五点起来写作,因为那时最安静,其他人都还没睡醒。才坚持两天就受不了了,变为睡到自然醒。自然,完成写作任务的时间也相应地推迟了。
最初是9点3,现在是11点多,甚至12点。
不过,基本都能在上午完成。
那么,下午和晚上,就是我自由支配的时间。
除了看视频,出去走走,我也抽了一些时间看书,只是看的很少。再这样下去,恐怕会完成不了看书计划。
我看完了日本推理大师东野圭吾写的自传——《我的晃荡的青春》。
这本书主要写了他的初中和高中。
每个章节都有一个标题。
每一章都可以独立成篇。
读完了这本书,让人感觉他的“青春”都是玩过来的。不过,这本书更多采用的是小说笔法,注重创造,不注重实录。很多事情都没有写到。书本扉页上,作者本人也说:我把青少年时期所有快乐的部分写成了《我的晃荡的青春》。
这本书是作者青少年时期快乐的内容。
那悲伤的呢?
再翻到最后面,有作者本人的作品简介,我数了数,包括《我的晃荡的青春》,一共有45本。真让人羡慕死了。到现在,我一本都没有。而且,最后面不是句号,是省略号……
我网购的书里面,还有一本他的书:《解忧杂货店》。这本书正等着我开封。我期待里面的精彩内容。
想了很多事情,想想,还是不要想了。我拿过桌面上的《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这本书的作者号称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诗人——巴勃罗聂鲁达。
书的扉页有他的简介:194年生于智利帕拉尔。19岁出版第一部诗集,2岁享誉全国。著有数十部诗集,被誉为“人民的诗人”。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这本书是他晚年撰写的一本自传体回忆录。
他19岁就出版了自己的诗集。我呢?216年,本打算存够一万元,自费出版一本书。结果,这个计划由于多个原因最终破产了。
语言瑰丽,想象奇特,这本自传体回忆录也像诗一样。书看了一半,了解了作者曾经在多个国家当领事,曾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诗人交往。最让我羡慕,甚至嫉妒的是,无论他“流浪”到哪里,都有女人投怀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