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黄河防线?绕过去!(2 / 2)
原本,这个是可以有的,但是听闻朝鲜被进攻了,有可能威胁到东北。
作为大清的龙兴之地,乾隆自然不能不管。
热河八旗兵全调到关外去,在朝鲜流亡‘皇帝’的带领下,入朝作战了。
其实,乾隆手里还有一支部队,十分强力,没有拿出来。
那就是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征西大军。
平定大小和卓是清朝统一中国战争的最后一役,使天山南路复入中国版图。西域底定后,清代中国疆域的正西端延至帕米尔以西的喷赤河流域,版图臻于极盛。
邻近新疆的浩罕、布哈尔、安集延、巴达克山、爱乌罕(阿富汗、博洛尔、乾竺特(坎巨提等部落遣使入贡,臣属于中国。
自康熙时准噶尔东侵以来,持续七十余年的西北边患暂告终结。
西部刚刚平定,正需要数年的时间来巩固统治,这支部队,必须用来镇压当地。
一旦他们被调离西部,就是满清已经败退的时候,失去西部、中原,满清真的就要退回关外,等待再次龙兴了。
尽管兵员素质差,战斗力低,但阿桂凭借着地利扎寨,黄河防线不说是固若金汤,但也是易守难攻。
营寨距离河岸较远,用炮轰不到。各营寨间距安排的十分合理。
若是出动气球营,不仅战果有限,而且在秋季,可能遇上意料之外的大风,导致飞不回来。
而一旦明王军搭建浮桥或者用木筏渡河的时候,清军就会突然杀出,半渡而击。
双方交火,由于人数劣势,渡河的先锋部队往往无法站稳脚跟。
平时,清军则是坚守不出。
明王幕僚们也都纷纷急切,他们可是买了直隶战争债券的。这要是进攻不了直隶,他们吃什么,喝什么?
洋人们可能不知道,这直隶因为圈地,五分之四的良田都是八旗的。
八旗的东西,按照明王府的规定,那就都算是缴获啊。
洋人们以为江南繁华,那里最值钱,其实是一叶障目。
这些本土的士绅豪商才是真的清楚,最值钱的,是直隶。
于是,他们也开动脑筋,为赵明赫出谋划策:“我王殿下,我军不若晚上以疑兵渡河,敌人不知真假,定然着急。趁他们出兵之时,我军大炮齐射,轰杀对岸,定能造成杀伤。带敌军士气低落,定可一举渡河!”
盲狙啊,这我熟。
但是赵明赫拒绝了,因为他有更好的安排。
就在他们对峙的期间,一半的第二水师舰队,以及投靠过来的海盗们,从南洋租赁的运粮商船,先后在日照、青岛两地卸载之后,绕过整个山东半岛,进入渤海。
与此同时,赵明赫也在不断地将军队带往黄河入海口,清军也亦步亦趋地将营寨修到海边。
当船队出现在莱州湾的时候,阿桂直呼上当。
船队先是在数出海滩进行了炮火洗地,扫除了清军的防守工事,而后抢滩,并用海船,不断地将黄河南岸的陆军运送到北岸。
“将军,逆军,渡河了,不能让他们渡河啊……”
阿桂岂能不知,多次组织部队冲锋,但是收效甚微。
明王军的炮弹就像不要钱一样,一旦发现清军进入射程,铺天盖地地就倾泻过来。
哪怕是精锐部队,也是血肉之躯,面对遍地弹坑,还有呼啸着飞过来的炮弹,也难以前进,更不要说他手里的这些‘见敌方逃为上勇’的兵马了。
当渡河的兵力渐渐地达到一定数额之后,赵明赫指挥着军队发起进攻。
清军的营寨在迫击炮面前不堪一击,推进效果显著,简直是一场屠杀。
“扔下武器,走出营寨投降,可活!”
倒数十声,无反应,直接大炮起兮轰他嬢!
一个个营寨推进,如此数次,渐渐地有人投降、有人逃跑,而且越来越多。
而阿桂,在正面感受到炮火洗礼之后,认定不可挡,尽力收拢败军,他要为大清留下足够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