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上下合力、君主立宪(1 / 2)
南中国海协议签订后的一年时间里,赵明赫竭力接收欧洲列强在远东地区留下的遗产。
与此同时,利用文化认同优势,和南洋各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
大树底下好乘凉,在宗主国中原帝国的庇护下,列国终于可以避免被西方窃国,或者傀儡。
他们纷纷派遣使臣、商队,参与到贸易中来。
很快,南洋之上,华夏文化的行商势力,无论是船队数量,还是贸易额度,都超过了欧罗巴文化。
虽然签订了不将军事力量部署在印度洋的协议,但为了保证航路的安全,帝国在马六甲海峡的关键位置,巴淡岛,布置了一支实力强悍的铁甲舰队。
这支舰队唯一一次出手,就震惊了世人。
对手是自称‘海盗王’的男人,拥有上百只舰队,横行于大洋之上,是东印度公司最头疼的对手。
“一伙海盗,劫掠了日本的商船,状纸告到了陛下的面前,陛下很愤怒,后果很严重。”
南洋招讨使邓人杰宣告了绝不姑息的态度。
大军在印度洋上搜寻了数月,终于将海盗们逼上绝路,一场大战终于爆发。
由于协议的存在,列国都派遣舰队前来做见证,‘监督’他们不会违反协定,将舰队驻扎到印度洋,然后不走了。
于是,这场战斗的围观者甚众。
没有人怀疑邓人杰的胜利,但是他们绝对没有想到会这么顺利,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应该是一场费时费力的战斗。
然而,现实是一场碾压级别的战斗,铁甲舰队无论是速度、防御力,还是火力,都是海盗们无以匹敌的存在。
那是一个碾压,一艘艘海盗船,无论大小,等待他们的只有沉没的结局。
欧洲列强的绅士们悲痛地接受了现实:“木质战列舰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此后,他们再也不敢撺掇海盗对东方列国商队劫掠。
又一年,从河南地区经过西安地区,最后抵达新疆的公路修建完毕。
兵甲已足、粮草已备,奖帅三军,西进新疆,驱除入侵的斯坦国。
御营左军的将士们,缓进急战,顺势收复伊犁。
战场上,出现的一个个会移动的铁壳子,让敌人束手无措。
枪打不穿,炮打不坏,骑兵冲锋到面前奋力挥刀,然而毫无作用。
平坦地区的阵地和军阵被摧枯拉朽般突破,只能困守山间峡谷。
有中原给养的支撑,敌军的粮秣根本无法比拟,先是一天的粮食吃两天,然后是各类能吃的,不能吃的草根、树皮、牛筋制的弓弩……
最后作战的马匹、骆驼都快被吃光了。
他们挺不住了,投降,是唯一地出路。
御营的将士们不断推进,伴随着伊犁的收复,新疆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从此开始,丝绸之路重启,东方向这片古老的大陆发起强烈地文化冲击。
在政府不遗余力地扶持下,蒸汽机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
在1766年初,从北京到天津的燃煤火车正式通车。
1767年,大宋与多家欧洲国家签订了蒸汽铁路修建的协议。
“英王陛下,东方的洋人来给我们修铁路了!”
这一年,成为了帝国的建交之年,二十多做大使馆在欧洲拔地而起。
大使馆内一起都是东方的内容。卫队、法律、文化,应有尽有。
东方帝国的文化,开始第一次如此直接地影响欧罗巴。
与大使馆一同驻扎到欧洲的,还有一支秘密部队。
他们平时做着普通工作人员的事情,但其实他们还有另一个身份,‘天网军’。
这是一支属性十分特殊的军队,他们从事暗面的间谍情报工作。
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的消息,都会通过秘密渠道送回东亚,交由后方的专业部队分析。
一旦彻底部署开来,帝国中央通过天网军,将比欧洲各国的国王们更了解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
1768年,帝国科学报上刊登了一篇名为《论燃煤厂对空气的影响》。
这片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刚刚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科学院研究员的新人,张毅。
其实,早有一些研究学者做过这方面的调查,还得出过一些结果,但是,他们不敢说。
西山电力公司,已经成为巨无霸企业,里面水很深,其中的利益牵扯到方方面面,甚至有不少高层在其后站台。
这些熟知人情世故的老人,自然不会做出头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