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都能入军了,还削什么藩?(1 / 2)
与此同时,林长生也看着这一幕,他的眼中有些期待。
原因很简单。
按照以往的经验,如果自己主动或者间接的改变了时局走向,那么自己的精神力,将会迎来一个大的增长。
在漫长的记忆中。
林长生虽然并未改变过,大的历史发展走向!
却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而这些人中,不乏有站在历史长河上,后世人也需要仰望的存在。
而每一次的改变,对于林长生而言,都是一次积累。
而国祚的强盛,比如大唐时期的国祚盛世,甚至让林长生体验到了返老还童。
百岁老人白发返乌,牙齿重新生长,身躯不再佝偻。
直到现在,林长生回忆起来,依旧非常痴迷。
那是由内而外,感受到的生命奇迹!
而眼下……
如果不出预料,只要朱棣能改变藩王子弟,不再如同历史中的大明,吃垮财政,无所贡献,甚至祸害百姓,无所顾忌的兼并土地……
那么,按照道理,大明的国力也将迎来改变。
尽管这种改变并不明显,可能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显现。
但基于林长生而言,这却是坚实的“基础”。
足以让他的精神力,来一次厚积薄发!
“倒是眼下……”
林长生看着朝堂的一幕,却也不由的万分感叹。
文人的嘴,武将的刀。
符合利益驱动的,叫今时不同往日,祖宗也没料到这一天。
不符合利益的,便是祖宗之法不可变!
……
“祖宗之法不可变啊,皇上,让藩王子弟入科举?历朝历代,也没有过这等事情。”
百官之列,为首的几位尚书、侍郎,从始至终并没有任何表情。
但后方的群体内,却不时出现几声反对声。
也就“寥寥几声”而已。
而大部分的官员,则是左看看右看看,似乎想要从旁边人身上得到一些消息,然而他们注定失望,最后却也只能保持沉默。
毕竟,上面坐着的,不是从小就在“儒家经义”里长大,被几个儒生忽悠的团团转,甚至不过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建文!
他是让百官战战兢兢,真正从刀山火海里杀出来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和开国的洪武皇帝无比相似的永乐!
在这种“帝王”的眼里,适当的反对、劝诫声,只会让他觉得这朝中,还有“魏征”。
然而在核心、不可让步的领域内,反对?就是取死之道!
果然,朱棣缓缓一笑,但笑声却让人不寒而栗。
“呵呵,诸位爱卿还真是记性差,刚刚不还亲口说出,适当地改变一下祖法当然可行。现在就变成了祖宗之法不可变了?”
“那你们来告诉朕,这祖宗之法到底能不能变?干脆把藩王的兵权也还给他们,让他们来继续为咱这大明镇守江山!”
朱棣这震怒之语,诸臣自然不敢接话。
一时间,奉天殿的气氛,竟然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恰在这时。
朝堂之上,礼部所属内,一名礼部郎中立刻上前,其体型瘦高,留着短须。虽然职位较低,但四周人却也不敢怠慢。
毕竟,两年之前,这位可是当朝的礼部尚书。
李至刚!
这位曾经的礼部尚书,之前也是建文旧臣,和解缙一样,识时务者为俊杰。
所以在朱棣登基后,他也和解缙,顺利成为了大学士。永乐二年,朱棣册封皇太子,这位又和解缙,共同成为了东宫侍讲。
解缙编撰《永乐大典》,享受尚书待遇时,这位早已成为礼部尚书。
李至刚深谙媚上之道,当初朱棣刚刚登基时,这应天府着实住着难受,李至刚见此,便猜中了心意,第一位提出设立北平府为陪都,同时根据应天府规模,建立北平府。
朱棣大喜,此人甚懂朕心意,没过几天就被提拔为“礼部尚书”。
只是,李至刚本人品格操守又有问题,前几年被参后,关在牢里一阵子,之后放出来再次启用,正二品瞬间掉成了正五品。
不过这在朝官之间,也很正常。
今日你先上,明日我再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