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请陛下收回铸币权!(1 / 2)
与此同时。
看着这一幕的林长生,也陷入沉思。
私人铸钱。
其实在大明并不被允许,按照大明的律法,发现就要绞死。
然而。
这却是从洪武皇帝那时候就留下来的隐患。
洪武八年,这位老爷子也曾发行过“洪武通宝”,作为铜钱流入市场。然而没过几年,“大明宝钞”就横空出世。
朝廷以宝钞作为法币,并且无论是铸造材料还是流通,都远远要比铜钱好上太多。
吃了“宝钞”的福利,洪武帝开始大肆印发宝钞,这位皇帝虽然从微末之身成为一代帝王。
但显然,他并没有敏锐的市场感知力,更不懂什么是通货膨胀。
因此,朝廷开始减少洪武通宝的铸造,甚至不愿意再浪费材料,铸造铜钱。
毕竟铜钱币值太小,而且所需数量巨大,远远不如大明宝钞好用。
只是没过几年,宝钞滥用的结果就出现,一路贬值。
现如今几十年时间过去了,宝钞在百姓那里的信用,已经无限降至零分。
相比之下,百姓反而愿意使用铜钱。
而这数十年来,朝廷空缺出来的铜钱空缺,却早已经被民间私人铸币占据。
这个问题,朝廷就算意识到也很难扭转过来。
因为朝廷眼下税收的根本,是“粮食”以及“白银”!
还是之前的问题,铜钱耗费材料太多,但币值又太小,朝廷就算意识到了眼下这种困境,也不想改变。
因此,这私铸几乎已经成了朝廷无可奈何,但又只能默许的情况。
但是!
凡是都有一个但是!
在林长生看来,铸币之权,这是一个国祚的命脉,民生之本!
朝廷以“什么”安抚、管理百姓?
道德律法只是其一。
赋予价值的货币,才是真正的神兵利器!
秦皇哪怕一统六国,都要统一货币,由官府铸币。
将铸币之权旁落私人?
和把国之利器,放在私人手中玩弄有何区别?
更重要的是……
林长生非常清楚,私铸之风泛滥下去。
百姓必然也不会在相信铜钱。
到了这个时候,自古以来的“金银”,就又成了台面上的“交易货币”!
但问题也就在这里。
民间一旦用金银,那么大明朝廷的“财权”还剩下几何?
金银是自然产物,一旦成为主流。
就相当于大明朝廷,再也没有了民间交易货币的主导权,自然也就没有调控市场的权力。
更为致命的缺点还在于:民间巨富,士绅,他们是会私藏金银的。
把金银熔化成为观赏品、镇宅物品,甚至就将埋在地底里,将它们一直藏着。
如此一来,市面上存在的金银只会越来越少。
流通货币减少。
大明整个市场就是一潭死水!
如果民间发生灾祸,百姓手中无钱,那么土地又成了“价值衡量品!”
大明官府在这种种种的局面之下,被动无能!
财政和经济问题,将天然废掉了大明的一条腿。
这样的大明,也不怪后面的君主,常年因为钱财发愁了!
因此,在林产生看来。
铸币之权,这一点无比重要。
而作为打开大明“财政”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这一定是要“皇帝”亲自同意,甚至迫不及待的施行的。
只要让他认识到,没有铸币权会失去什么,有了铸币权会获得什么。
改“财政”……才会真的开始!
还是之前的话题。
现如今大明的每一条律法,每一个命令,都不是拍脑袋决定的。
因此!
要变法,要改制,那就势必要聚起“新的利益团体”,去盖过旧的“利益团体”!
如果单凭一个人的力量,仅靠一张嘴,就能让一个庞大的大明帝国,为此转变方向。
那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正是知道这一点,所以……
林长生为了自己能脱离“肉体枷锁”,真正的长生。
他是做了长远的打算的。
几千年过去了,他有意无意间,留下了这么多的“布置”。
如今好不容易血亲是一位“皇帝”,那么就算这条路再长远,林长生也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拿回铸币权……
这才是改制变法,聚大势而推动朝廷、推动天下的第一步!
至于托梦“朱高煦”,去也是林长生无意之中,又起了心思的另一手。
太子朱高炽,身边文臣太多。
如今的文渊阁大学士,东宫的几位侍读,这里面可是有以后真正坐镇朝堂的“三杨”,以及多位文臣。
林产生以后的计划中,势必有得罪甚至改动“儒家”命脉的措施,提前压宝在朱高炽一人身上,在某些方面,反而会受制于人。
就以“安南”而言。
永乐五年,也就是今年,朝廷收复安南的消息就要传回来。
但是在一众文臣眼里,安南这个地方偏远,且丝毫没有价值,或许在文臣眼里也有“管控君主”,将视线放在国内,不要想着域外的等等复杂心思。
永乐帝驾崩后,洪熙帝不久也驾崩,之后便是宣德帝朱瞻基登基。
便是在其手中,经过一众文臣的建议,放弃了安南。
林长生绝不放弃安南!
此事涉及巨大。
又有他的另一番计划!
大明要强大,自己要长生!
大明就要变成真正的日不落,国运达到真正的长盛不衰。
国土就是资源,资源就是强国之本。
既然后面,如果注定要因为财政等等问题,放弃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