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明“公主”与“萨拉托夫公爵”(1 / 2)
1462年2月,也就是正统二十七年正月,一支朝贡的队伍在漠南的苏尼特鄂托克,也就是未来的二连浩特出现。
他们的领头人是一个身披斗篷的青年,谁都不知道他的斗篷下面藏了什么,但他在队伍中间却显得很是重要。
赶了三个多月的路,这支从喀山城出发的队伍终于到达了大明国边境。
从二连浩特入关,需要经过大同府,一行人接受了细致的盘查,校对朝贡物品与上表文书无误后,方将一行人接入大同府,等待京城召见。
期间,山西布政使佟正安亲自前来访问。
与斗篷青年交流后,便匆匆离开,如果注意观察,他脸上还有一丝欣喜却又担忧的神情。
正月一过,这支来自喀山的朝贡队伍便被召入了京城。
朝贡的过程很顺利,正统皇帝很开心,见到远在欧洲的蒙古人都来朝贡,他认为他已经将蒙古人完全收服,他完成了先祖们都没能完成的伟业,便对斗篷青年许下了一个诺言,让他取一件大明的东西,作为喀山汗国远道而来大明朝贡的回礼。
此时,斗篷青年终于脱下自己的斗篷,金色的头环闪闪发光,锦绣的袍子看起来比在座的大明官员更漂亮,他用带着扳指的左手扣上右手,支在地上,双手前推,深深的拜了下去。
待他抬起头来,赫然一张中原人的脸,正是李书源。
“陛下,臣实际乃是喀山国的公爵,萨拉托夫大公,如今来天朝面圣,只有一个请求,那便是请圣上准许臣娶山西布政使佟大人之小女为妻,与我一同教化喀山的百姓。早年,家父与佟大人乃是同乡、同窗,同过生死也共过患难,所以许下约定,若未来生得两个男孩便结为兄弟,若是一男一女便结为夫妻。家父至临终仍对约定念念不忘,臣便万里迢迢回到大明,履行约定。”
李书源此时并不了解大明的外交风气,大明外交最忌公主外嫁。山西布政使虽然不是皇家,但也是封疆大吏,此事传出去,便是极大的政治丑闻。
皇帝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李书源也反应过来,连忙补充。
“我喀山人民本乃黄帝之旁裔,自中原出走已有两千余年,奈何喀山地薄,国力不盛,常常受游牧之侵扰,苦不堪言。如今天公作美,金帐蒙古覆灭,我国之人民得以喘息,便来朝觐。今有幸得圣上赏赐,臣以为,纵使万般宝物也不敌天朝圣教之教化。臣虽生自喀山,家父却是来自中原,所幸受圣人教诲,便仰慕中华文化,若有使者与我联手,教化喀山百姓,则我圣教必然光芒大放,教化诸番蛮夷,使圣教远传四方!”
听罢,皇帝换上了一脸赞赏的表情,挥挥手道:“好,念在你孝心可嘉,忠心可鉴,朕便遣佟布政使之女,作为教化使,与你一同前往喀山,教化万民。”
李书源一听有戏,便连忙拜了下去:“谢圣上恩典!”
随即皇帝又补充道:“我大明是不与外番和亲的,但若是国人与国人之间便不受此限。朝堂之上,你是喀山特使。朝堂之下,你是佟布政使的贤侄,你也要孝敬好佟布政使啊!”
话毕,正统皇帝,端起了自己的茶盏,喝了一口。
李书源知道,这是皇帝的“逐客令”,好在他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