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好大的胃口(2 / 2)
而25年之后,本土创投才“破茧成蝶”,逐步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进入26年,国内创投圈已经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天使投资也开始在今年年初见雏形,空中网的ceo周雲帆、北极光的杨雷等,36的周泓祎都加入了天使投资人的行列。
尤其是大名鼎鼎的同洲电子,就在马凉来鹏城这几天,就会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
这代表了华夏本土风险投资在国内资本市场迎来首个成功退出,本土创投也迎来了划时代的节点,达晨创投和深创投两家投资机构由此扬名。
在这之后,属于本土创投的时代才正式到来。
之前的bat以及一圈互联网企业刚创业时,为何都找得境外资本融资,并不是他们崇洋媚外,不稀罕国内的钱。
而是本土创投行业那会儿压根都还没真正起步,想在国内融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别说千禧年左右了,即使是26年的现在,那些暴富的煤老板们也只知道投资影视行业捧女星,根本没几个人懂什么叫风险投资。
投资机构想找他们募资,哪有导演们带着女演员上门容易。
所以风起的年代意义非凡,代表着华夏经济的彻底腾飞。
正是因为今年本土风投开始崛起,很多后世知名的投资机构都在今年成立,所以汪涛对马凉的名片倒没感觉太过诧异。
以为他是哪家的富二代,学着人家资本大佬也玩起了风险投资。
虽然大风资本从没听说过,可对于身在创业路上的汪涛来说,也是他迄今为止最好的鼓励。
毕竟马凉能主动找上门,说明很看好他的项目,这是不是意味着他的创业项目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这样一想,汪涛的小心思不由地活跃起来。
马凉见他神情激动,像是明白了什么,于是直奔主题:“汪总,不知道您是否有融资的计划?”
“谢谢马总的认可,不瞒您说,我确实也有想过。
不过我们公司才刚刚成立,也没有对外营业,不知道您是从哪里得知我们的信息?”汪涛仍是有些提防地问道。
毕竟他在香江读的研究生,在那边开阔了眼界,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土包子。
马凉连忙解释道:“你之前是不是参加过珠江航展,我是从那儿了解到你们的项目,也是费了好大劲才打听到这来。
我个人对无人机领域十分感兴趣,正在寻找有潜力的创业公司进行投资。”
“我还纳闷呢,原来竟是这样,看来真是缘分啊。
不知马总打算投多少钱,又想让我们出让多少股份呢?”汪涛当即就又跟着问道。
马凉见他有些意动,立刻报出了自己的价格:“一百万,出让2%的股份;或者二百万,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马总您说得是美金吗?”汪涛愣了愣神后,小心翼翼地问道。
这下轮到马凉懵逼了,他完全没想到对方的胃口还真不小呢,一上来就张口要美金。
他只能无奈地解释道:“不好意思,汪总,结算单位是人民币!
毕竟贵公司才刚刚成立,如今连成熟的产品都还没有研发出来,我这么早投资你们,风险是非常大的,也是赌未来的可能性。”
“这,马总您对我公司报出的估值实在太低了,请恕我无法接受。”汪涛一听是人民币,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马凉见状,也只能劝说道:“汪总,我的报价是非常有诚意的。
您可以去业内打听一下,像您这样初创的企业,连产品都没有研发出来,这个估值已经很高了。”
“真不好意思,马总!
我公司目前也不缺钱,估值如此低的话,暂时就不考虑了。”汪涛对于他的报价不满意,坚定地拒绝了。
马凉见对方不为所动,也就不再继续坚持。
毕竟投资这种事情,和做生意一样,要得就是一个你情我愿,谈不拢可以先放一放,回头再讨价还价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