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想起《辛德勒的名单》(1 / 1)
我觉得自己就像《辛德勒的名单》中的女工程师,明明说出了自己正确的观点,而且也避免了事故,却被**残暴无情地拖出去斩了。我就是不分青红皂白,我先让你人头落地再说。所以,这部影片我是看不下去的。
这是一部压抑又冗长的影片,而且还是黑白的,普通人是看不下去的。我去过两次在上海长阳路上的犹太难民纪念馆,伴随帕你曼演奏的《辛德勒的名单》,你才能真正感受到犹太民族的深重的灾难。而且,导演斯皮尔伯格、小提琴演奏家帕尔曼、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都是犹太人。
有一次在共青森林公园的草地音乐会听着捷克布拉格乐队排练《辛德勒的名单》,那时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菊花是象征着纪念逝者的。加上心中正好有一些事,才会真正感同深受,一种真正的凄宛和哀怨,其实《辛德勒的名单》的小提琴演奏,就是在葬礼上频繁出现曲子。
或者说,这个世界确实就是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游戏规则动作着,但是在某些时候就是需要有一个那个犹太女工程师的人一样站出来去挡枪口,因为那个女工程师站出来了,牺牲了她一个,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场事故。每个人都想做吃瓜的群众——关我屌事,我好好吃好我自己的瓜就可以了。
或者到我这个年纪回过头来看看,其实很多冲突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避免的,非要自己态度强硬地掀翻桌子甚至歇斯底里,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吴*军这件事,本来就是所有的长辈在齐心协力地对我下套,如果我态度模棱两可半推半就的,就被她们得逞了。她们也从来也没有拿出“尽人事,听天意”的心态去做,就是处心积虑地对我下套。自始至终,人家都没有诚信友好地和我沟通过,就是想拼命靠着“生米煮成熟饭”上位。但是反过来,你又不能指责人家什么,这就所谓马斯洛的人需求的层次,人家连最基本的安居都没有满足,你觉得人家的关注点在哪里?
所以,女性要上好的高中和大学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圈子的质量,能够遇到更多优秀的同龄人。如果你没本事在高中和大学在自己学习在同一个层次上同学中逮到心仪的对像。那么你被推到相亲市场上后,供你选择的就是这样的货色,身高168咬死172,手机九宫格编辑短信都不会,两个回合就想要性。而且别人还觉得,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你不答应你就是不识抬举。
说到底,还是怪自己不争气,你有本事就和自己的女主人公一样,上好的高中和大学,脱离自己原生家庭的圈子,自己也有一定阅人识人的能力,二十岁就在大学校园里逮到一个一张白纸的“半成品”呢?自己亲手把他培养成一个男神,而且这个男神大部分时间还是蛮听她话的。而不是到了让长辈开始着急的年龄,随便物色一个大龄青年(别人不要的挑剩的,两回合就要性。
或者,回过头看看,这件满足任何一个条件,估计就不会发生了:
1,孩子手脚快点,背诵和默写水平再上个台阶。
2,我和孩子的关系稍微好一点,孩子自己肯和我沟通。
3,如果我不得哮喘,虽然哮喘这个毛病是否成立,还有争议,但是医生已经这么诊断,就当自己哮喘处理呗!
4,如果我有专业背景,我是一个医生,一个护士。